宋伯昭一聽,便知道葉離憂又要給他們新知識,或者給他們新奇的好玩意兒了,搬了個椅子,規規矩矩地坐著。

葉離憂問道:

“你們那裏的冬天,很冷吧?”

宋伯昭微微點頭:

“確實,再過個把月就要下雪了,到了臘月更是冷得沒法出門,我看記錄,上一年冬天凍死了將近300人。”

“多是些老幼婦孺。”

有些老人晚上出來上茅廁,不小心跌倒了,家人聽不到呼救聲,第二天醒來再看,人已經僵直了。

還有的,家人也許聽到了呼救聲,但為了減輕點負擔,也就當做沒有聽見了。

那些在冬天裏產下孩兒的婦女,更是可憐,沒出月子就受了寒,落下了病根。

從未受過凍的葉離憂,聽聞此番場景,心生憐憫,從未見過下雪天的她,對於大雪的期待少了三分。

“我在這個平板裏邊下載了視頻,你們可以學著砌土炕。”

“燒火煮飯時的餘溫,可以直接把炕燒熱,晚上睡覺就很舒服了。”

“另外幾個視頻,是教你們尋找煤礦和挖煤技術了,有了煤,冬天也會好過一點。”

不少人以為,農耕社會必然是綠意盎然,植被茂盛的。

這其實是一種普遍的誤解。

農耕社會取暖方式單一,又普遍缺乏植樹造林的意識,很多地方都是光禿禿的。

唐朝時,京兆尹經常兼任木炭使一職,足以證明木炭是非常緊俏昂貴的產品。

植被覆蓋率不夠,水土流失就很嚴重,若是不幸遇到了蝗災,沒了森林灌木這一層天然屏障,蝗蟲會專門撲到農作物上啃食,導致糧食欠收更加嚴重。

糧食不夠吃,老百姓就會去吃樹皮樹葉樹苗,生態變得更糟糕,形成了惡性循環。

現代中國人習慣喝熱水,但在古代,喝上一杯幹淨的熱水,對於平民百姓之家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

若是他們能幸運地發現煤礦,便能極大地改善這一情況。

葉離憂還投送了半袋子渣渣煤過去:

“喏,就是這個黑色的東西,可以做飯取暖。”

“不過王爺你若是用煤取暖的話,屋子一定要通風哦。”

宋伯昭他們圍著煤礦,觀察了起來,新來的管事春江叔從廚房裏弄了一堆還沒有熄滅的柴火來,取出了兩塊煤,架在了柴火上。

不一會兒,煤塊也漸漸變紅了,燃了起來,屋子裏的溫度漸漸高了起來,眾人臉上起了一層紅暈。

一刻鍾、兩刻鍾、三刻鍾……

這兩個小小的煤塊,竟然燃燒了快四刻鍾。

“若此物能夠推廣開來,城中百姓燒火取暖就太便利了!”

宋伯昭的聲音中帶著些許的顫抖,他太激動了!

葉離憂微微一笑,心說還不止如此呢,若是祁連城附近真有大型煤礦的話,她甚至可以投送蒸汽機過去。

太過於現代的設備,他們很難駕馭。

但有了那麼多學過現代知識的孩子後,操作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東西,應當不成問題。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宋伯昭拿著平板,努力地回想著上次葉離憂遞過來的那張操作說明,可還是有些吃力,唯恐稍微不當,就弄壞了這珍貴神奇的器具。

此刻一個孩子結束了上午的學習,跑了過來,道;

“王爺我教你!”

“按這裏,可以播放視頻,播放的過程中再按一下,可以暫停。”

“拖住這兒,往開頭拉,可以重新播放一遍視頻,往後,可以跳過一些不想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