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太陽係奧秘(3)(2 / 2)

當然,以上所述還隻是一些推測,要證實這一猜想,需要有一個能潛人木衛二冰殼下的太空潛水裝置。

其實,不僅是上述三個天體,就是對金星、木星、木衛,甚至我們的月球,是否完全沒有任何生命形態,人們也沒有完全排除懷疑。

金星以其表麵具有高達400°C以上的溫度,而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不適宜生命生存的。然而,1977年以來,人們在調查洋底的地殼裂縫時,卻發現在一些溫度高達300C甚至更高溫度的海底噴泉旁,生活著許多可耐高溫生物。這使人們認識到,生命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遠比人們想象的大許多。因此,我們不能保證金星對生命來說就是絕對的禁區。何況,即使金星表麵沒有生命,也不能排除在它的大氣層裏溫度適宜的地方,就沒有飄浮著一些含微生的層。

木星是一個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天體。理論分析表明,它的雲層厚約730千米,下麵是厚約24000千米的液態分子氫組成的,下是具的原子氫組成的下部木星幔,然後才是一個可能由矽和鐵組成的石質木星核。木星距太陽較遠,理論計算表明,其雲層頂的表麵溫度應在—68C左右,但實測的結果比理論值高出20?30C,這表明它有來自內部的熱量。因此可以算出,在雲層底部,溫度可高達55003。

1979年,“旅行者”號飛船飛臨木星上空所作的光譜分析表明,木星大氣中除了氫、氦、氨、甲烷和水外,還可能有乙炔、乙烷、硫化銨、硫化氫銨、磷化氫等各種有機或無機聚合物。人們還發現木星上不時發生閃電。這使人們推測,在木星的大氣層裏完全有可能合成複雜的有機物,甚至出現生命。一些研究者指出,由於木星大氣存在著垂直湍流運動,來自雲層底部的高溫、高壓氣流會對生命造成毀滅性的破壞,所以氣流運動相對平穩的兩極地區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要比木星赤道地區大一些。

木衛一是木星的另一顆衛星,具有石質的表麵。根據對其紅外反射光譜的研究,沒有水的痕跡,但富含硫質。1979年,“旅行者號”飛臨它上空時,曾觀察到它的上麵有活躍的火山活動。木衛一上這種強烈的火山活動,和伴隨火山活動噴溢出來的硫,使一些人猜測,在它上麵有可能存在像太平洋底熱噴泉周圍的那種以硫為食料的生物。換言之,這種生物可以不必依賴陽光來提供能源,也無須依靠光合作用來生活。

至於月球,盡管已有阿波羅6次登月和前蘇聯兩次月球自動站的考察記錄,但仍有一些人對月球生命問題不肯輕易罷休。他們提出了種種懷疑,並猜測是否會有生命隱居在月麵之下。

綜上所說,我們對太陽係中其他天體是否擁有生命的討論遠遠沒有結束,人們正期待著今後更深人的探索。

如何飛越太陽係

2006年8月,具有40年曆史的SET決定建造自己的射電望遠鏡。與傳統的無線電望遠鏡不同的是,它由500—1000個小型的碟形組件構成,能將收集到的信號彙總為星球的一張圖像。這種望遠鏡將電子技術與計算機處理技術融為一體,能同時對12個星球進行觀測。目前科學家們正在精心擬定“目標”星球清單。望遠鏡同時還能協助天文學家開展傳統研究。

1982年,美國導演斯皮爾伯格執導的《ET》(《外星人》)創造了外星人形象,外星人(女果有的話)真是這樣的嗎?

2000年3月29日,人類在尋找太陽係外行星方麵取得重大進展。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兩顆迄今為止圍繞著其他恒星運行的最小行星。這兩顆太陽係外的行星質量與土星相近。這標誌著科學家在尋找地球大小的太陽係外的行星的過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因為迄今為止觀測行星的技術隻能發現比木星大的太陽係外行星,所以尋找外星生命,隻能到地球大小的行星上去找。想要飛向太陽係外的恒星,解決動力問題則是關鍵。

恒星周圍存在行星是一個普遍現象。在太陽係附近的恒星周圍肯定存在著行星係統,了解那裏的行星無疑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可現有的天文手段在這方麵顯得過於蒼白無力。它既不能告訴我們這些行星的大氣組成,也無法揭示其地質構造,甚至天文學家連它n的幾何尺寸也無從知曉。

這一切都是地球與目標行星之間的距離所致——動輒幾十萬天文單位的旅程會令最狂熱的宇航迷變得垂頭喪氣,用化學火箭推進的探測器要用成千上萬年才能飛到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