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十字架”圖案
有一種情況也曾讓人驚駭不已。白日將盡,奇跡突現了,一個閃閃發光的十字架清晰而神秘。注視著這樣的天象,現在應該不難理解。這是因為我們往往隻看到太陽垂直光環的一部分,穿過太陽的水平光環也隻能看到一部分,兩環相交的部分在太陽兩側,不就仿佛形成十字架了嗎?在太陽下山以後,冰晶薄片也參加了這場遊戲,它們反射已經在地平線以下的太陽光,於是一條燦爛的光柱便從地平線直指天空,光在與垂直環的上部相交,在昏暗的天空就產生巨大的十字架形象。如果這時落霞萬丈,目不就像一柄火光閃閃的利劍嗎?
魔幻萬變的自然現象,在科學麵前,顯現出真實的麵目。受過良好訓練的專業人員,每年可看見數十次暈,但複雜多彩的暈,還是十分罕見的。所以,平常人們看見這種太陽奇景,自然感覺迷惑不解又十分稀奇了。我們已經領略了太陽光在大氣中玩的遊戲,太陽由此顯得變幻莫測。
海市蜃樓
明麗莊重的太陽其實還有活潑好玩的一麵,前提條件是,要存在適合太陽CL的大氣條件讓我們再欣賞幾幅太陽的“另類”姿態。懸掛在地平線上的太陽,突然開始改換形態一它那圓圓的形體變成了扁圓、三角形,還有蘑菇狀、雞蛋狀。太陽的妝容也在變化著一最為明顯的是紅色和橙紅色,民間說法是“日落胭脂紅”。不僅如此,太陽還可以在原地跳躍、抖動,忽而升起,忽而落下,就像的士局舞者。
說穿了,所有這一切,都是海市蜃樓,是大氣層這位“魔術師”拿捏的結果。
海市蜃樓是一種鏡子般的反射。我們知道鏡子裏是虛幻的影像,就像湖邊柳樹在水中的佳影。
這裏的鏡子不是玻璃,不是湖水,而是地麵上的大氣。
光線在空氣中通常是直線傳播,這種空氣一般密度均勻、平穩。然而空氣密度在不均勻的情況下,光的前進方向會發生彎曲,這種現象叫折射。
在你麵前放一杯水,拿著筷子傾斜插人水中,我們眼睛會看見,筷子在水下部分與露在水上的部分好像折斷了。這就是光線在兩種不同密度的媒質一空氣和水中,引起折射的例子。
空氣的密度隨高度增大而遞減,越是高空,密度越小,所以光的折射是普遍的現象,不過這種折射幾乎看不出,也習以為常。
必須具備一些特殊條件,才會g使這種扭曲引人注目。
在空氣密度垂直變化反常時,光在大氣中折射或全反射,就像鏡子一樣,將遠處的看不見的物體投射在空氣中,讓人們看到幻覺般的虛像,這就是海市蜃樓。
在地球表麵上,當太陽接近地平線,萬道光芒從水平的方向射向我們時,它們必須通過十分深厚的具有不同密度的且各層之間時常變化的低層大氣,太陽開始扭曲起來,壓扁的、拉長的、彎曲的……甚至麵目全非,觀看的人麵對這些奇特形狀,可以發揮他們天才的想象力了。
當光線射向我們時通過受熱的空氣,它們不停地對流、流動,光線也多次改變方向,太陽似乎在搖擺、顫動。
“紅日初升”“殘陽如血”,這是我們形容日出、日落的景觀,這兩種時候的太陽為什麼特別紅?這也得歸功於大氣。太陽白茫茫的光線實際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不同顏色的光波組成的。紅色光波最長,紫色光波最短。空氣的水分、微塵和空氣分子能像三棱鏡把七色光分散開來,這叫做散射作用。
散射的規律是波長越短,散射越厲害。地平線上的太陽光穿透厚厚的空氣時,紫光和藍光被空氣大大地減弱了,剩的最多的就是紅色光了。因此,日出、日落的太陽總是紅紅的。
綠色的太陽
如果你運氣好,還可以觀賞到“綠太陽”。七彩光輪相互重疊產生白光,在太陽的上下邊緣,光輪的顏色不混合,在太陽的上緣呈藍色和藍綠色。這兩種光穿過大氣層時“命運”不同。藍光受到強烈散射,幾乎看不見;而綠光就可以自由地透過大氣。正因為如此,你就可以看到綠色的太陽!
看見綠太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有關專家這樣告訴我介:
天時指日落時,太陽黃白色光沒多大變化,並且在落山時鮮豔明亮就是說大氣對光吸收不大,而且是按比例進行的。
地利指觀測點適當,站在小丘上,遠處地平線必須是清晰的,近處沒有山林、建築物遮擋,如大草原上。
人和指觀測者切記,在太陽未下到地平線時,不能正視太陽。當太陽快要沉沒時,隻留下一條光帶,那你應目不轉睛地注視太陽,享受美妙的一瞬間一綠色閃光。它的神奇出現不會超過3秒鍾,給你留下的印象卻永生難忘。
太陽如此多嬌,神州大地,日出、日落美景多不勝舉。在心曠神怡之餘,我們不由更加關注這位天天見麵的“母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