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文明遺址(1)(2 / 3)

據指揮法國一埃及水下聯合科學考察的法國專家法蘭克?克德維介紹,在埃及地中海沿岸地區,自古就有顯赫的文明奇跡。特別是在2000多年前,埃及臨近地中海的三角洲地區曾流淌著尼羅河的7個分支,如今隻剩下兩汊,形同蛇信。在這次聯合考察過程中,法國人使用水下磁力探測儀,對阿布吉爾海灣水下地層結構進行剖麵分析,並對近海海底地貌進行了拚接和遞進式的掃描。

當年,在卡努布河汊入海口周圍,凝聚了古埃及新王國的繁榮景象,與米努茨和希拉克留姆連成一片,是地中海地區有名的三鎮之城。從宗教意義上說,由於當時人們敬神,在卡努布有希拉比斯神廟,在米努茨有伊吉斯神廟,在希拉克留姆則以赫爾格爾神廟著稱。由此更使此地商賈雲集,朝拜遊曆者紛至遝來。在公元前450年,希臘學者希魯杜特曾來埃及遊曆,他筆下記述的行程從卡努布開始,在那裏他朝拜了希拉比斯神廟,又經希拉克留姆城到卡努布河口區的卡努布島(現更名為“納爾遜島”)。公元前25年,希臘史學家斯特拉本對訪埃之行有更詳細的描述:從亞曆山大出發東行,先到卡努布城,然後是米努茨和希拉克留姆,再過去則是卡努布河口和希拉克留姆河口……

既然大量史料有如此真切的記載,那麼這些顯赫一時的城市和古跡怎麼會一下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呢?是兩千多個春秋間的海平麵上升造成的?還是地震導致大麵積地麵沉陷造成的?抑或各種原因兼而有之?這一係列的問號,讓一代又一代的探險家和史學家者想去解開這個謎團。

到了二戰時期的1943年,埃及末代王朝的道頌親王首次雇傭外來潛水員,在亞曆山大近海海底尋找當年的曆史遺跡,找到了米努茨古城的遺址,並繪製了海底城市遺址的地圖。可惜的是,由於當時埃及國事動蕩,埃及王室麵臨著政變危機,未能繼續這項科學考察和大規模發掘。但值得讚許的是,1943年,在對米努茨的初步探索中,找到了曾統治埃及並創建亞曆山大城的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大帝的頭蓋骨。這個頭蓋骨現陳列在亞曆山大希臘博物館裏。如果今後進一步的發掘能最終證實亞曆山大大帝的陵墓就在米努茨城的遺址中,那就使世界史學界長期爭論不休的一大難題有了定論。

到了1996年,正值世界水下科學探險走俏的年代,歐洲水下古跡研究所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簽約,決定對埃及地中海近海的曆史遺跡進行係統考察和。

2000年,有意思的是,埃及前王室成員道頌親王的孫子侯賽因先生出席了6月4日埃及有關方麵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看到先人開創的業績後繼有人,撫今追昔,侯賽因百感交集。他說,他在兒時和家人常在盛夏暑熱期間住在地中海海濱的宮殿裏,並時常在海邊撿到彩繪鑲嵌石畫的碎塊,還聽大人說海底有沉沒的城市和寶藏。更令侯賽因難忘的是,當時有一個曾在地中海近海時常進行低空飛行訓練的英國飛行員,非常肯定地告訴道頌親王,說他在近海的海底看到了“海市蜃樓”,並建議進行水下科學探險。誰能料到這56年的依稀往事,竟然成了這次震驚世界的海底考古成就的開端。

令人驚異的是,地中海古城的消失一直沒有文字記載,後人也沒有提及。隨著海底發掘的進一步深人,相信離揭開謎底的日子不會太遠。

無法解讀的津巴布韋遺址

提到非洲,人們可能馬上就會想到坐落在北部非洲埃及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麵像,而假如你所關注的是人類的古代文明的話,麼請不要忘記坐落在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韋,那裏的古代遺址同樣也在悠遠的古代閃耀著文明的輝煌。

在津巴布韋,這裏的大部分居民是班圖語係的馬紹納人和馬塔貝萊人。在班圖語中,津巴布韋之所以叫做津巴布韋,因源於遍布於當地的200座大大小小的石頭城,馬紹納人把其中的任何一座都叫做津巴布韋。津巴布韋這個名字之所以給人以無限的遐思,原因在於它在當地的班圖語中的意思是“可敬的石屋”“石屋”,另外有些人認為津巴布韋是塞肖納語“馬津布韋”的諧音,它的意思應該是“酋長住宅”。也有的人認為它是恩戈尼語“津比萬比韋”的變音,因而它的意思是“富饒的礦山”。如此等等,給津巴布韋這個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和其中的古代遺跡籠罩了迷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