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動植物之謎(1)(1 / 3)

海豚用什麼聊天

海豚之間是怎樣聊天的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現在,偉大的科學家們終於弄清了組成海豚“語言”的尖叫聲和口哨聲所代表的意思。據破解“海豚語言”的澳大利亞研究人員介紹,這種語言表明,海豚比我們先前想象的與人類更相似。科學家識別出海豚用於交流發出的差不多200種不同的口哨聲,並將一些叫聲與特殊行為聯係起來。

3年來,新南威爾士南十字星大學鯨研究中心的生物學家霍金斯博士和她的同事一直在澳大利亞西海岸聽野生寬吻海豚的叫聲。

她說:“這種交流相當複雜,而且它跟環境有關,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它可以被稱作一種語言。”

科學家已經知道,海豚用“信號”口哨聲來把它們自己和其他海豚區分開,但至於它們發出的其他口哨聲代表什麼意思則一直是個謎。霍金斯博士錄下了生活在新南威爾士拜倫灣的51群海豚發出的1647次口哨聲。在海洋哺乳動物學會在開普敦召開的一次會議上,霍金斯博士介紹了自己的研究。他們把所有的口哨聲分成5種音調,並發現這5種音調甚至連單獨的口哨聲都明顯伴隨有不同的行為。

研究人員表示,現在要知道口哨聲是否可能有某種特殊的含意還為時過早,但海豚之間的交流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他們聲稱,這項研究將會帶來對海豚社交複雜性的一次重新評估,從而引發那些被關起來的海豚應該得到什麼樣的對待的道德爭論。

能懷孕的雄海馬

海馬的樣子長得非常怪異。它是魚,用鰓呼吸,用鰭遊泳,但是它的樣子卻一點也不像魚,倒像是國際象棋的馬,所以中外不約而同地稱之為海馬。隻不過這是很微型的“馬”,現存52種海馬,小的不到3厘米長,大的也隻有35厘米長。但是,如果把海馬和明顯是魚的尖海龍放在一起,還是很容易看出海馬的身體就是以海龍為模板做了改造。化石和分子生物學的證據也都表明海馬是從某種海龍進化來的。

最怪異的還是海馬的生育行為。在生育季節開始後,海馬成雙成對地翩翩起舞,連跳幾天求偶舞蹈。然後雌海馬的肚皮緊貼雄海馬的肚皮,把像陰莖的產卵器插進雄海馬肚皮上的育兒袋中,排出卵後就離開了。雄海馬不僅要給育兒袋中的卵授精,還要給它們提供氧氣和養料。

卵和育兒袋的壁結合在一起,後者就像胎盤,有豐富的血管供應氧氣和養料。

在卵孵化後,小海馬還要繼續在爸爸的育兒袋中待上一段時間,靠育兒袋分泌的養料為生。在雄海馬懷孕期間,雌海馬除了每天早晨來探望一次,共舞6分鍾之外,就不幹別的了。大約一個月後,雄海馬收縮育兒袋,把小海馬排到海中。一旦小海馬生產出來,雄海馬就不再管它們了,而是馬上準備再次懷孕。

整個懷孕過程和哺乳動物很相似,甚至它們的化學基礎也有相似之處:都受催乳素的控製。隻看這個過程,我們完全可以把懷孕的海馬當成是雌性的,如果它們製造的不是比卵小的、會遊動的精子的話。

製造卵非常耗費能量。對海馬來說,這是負擔不起的開支。它們躲在海藻中,幾乎不做運動,伸出長嘴吸食漂浮來的小魚小蝦和浮遊生物,這種守株待兔式的覓食方式使得它們隻能攝入很少的能量,無法製造大量的卵。雌海馬少的一次隻製造幾個卵,多的也不過製造1000多個,這已經讓卵的重量占了其體重的1/3了。

所以,海馬隻能通過提高卵的存活率來增加後代生存的機會。卵子比精子“貴重”得多,也就是說,雌性動物對後代的投資要比雄性的大得多,她們更在乎後代的死活,通常也由她們來承擔養育的責任。不過,如果雄性能夠確信後代是他的,他們也能分擔甚至獨自承擔養育的責任。魚是體外授精的,先由雌魚產卵,然後雄魚立即授精,在這種情況下,雄魚可以確信受精卵是自己的,所以有些物種的雄魚會留下來守在受精卵旁邊加以保護。

海馬非常弱小,它們保護自己的唯一辦法就是偽裝躲在海藻中,對天敵沒有任何抵禦能力,不可能去保衛卵,那樣做等於自殺。對海馬來說,保護受精卵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們藏在體內,帶著它們一起躲起來。懷孕要耗費許多能量。雌海馬為了製造卵,已幾乎把能量耗盡了,當不成孕婦,雄海馬隻好承擔懷孕的責任。在雄海馬懷孕的時候,雌海馬開始製造新一批的卵。等雄海馬生下小海馬,雌海馬的卵也成熟了,馬上又可以讓雄海馬懷孕。海馬通常會找原配繼續生育,它們通過懷孕期間每天的探視培養感情,不用浪費時間去尋找新配偶。一夫一妻製在魚類中也是非常獨特的。所有這些貌似怪異的生育行為,其實都是為了在嚴酷的條件下既盡可能地多產卵、又盡可能地保證卵的存活,是在特殊的生存環境中為了追求後代利益最大化,在自然選擇作用下形成的最“合理”的生存策略。

蝶翅翩翩

蝴蝶之所以受人喜愛,那是因為它有一對十分美麗的翅膀,五光十色,豔麗繽紛,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它那美麗的翅膀是怎麼形成的呢?原來蝴蝶屬鱗翅目昆蟲,它的翅膀上有一層粉末,也就是鱗片。蝴蝶翅膀的顏色是由色素色和構造色組成,與變化多端的鱗片相結合,在光線的作用下,便構成了五顏六色的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