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持續十幾年密切關注中國的城市化、尤其是高密度大城市化、關注房地產的觀察者,一開始是對建築、對房屋、對城市建設的濃厚興趣使我情不自禁地關注並投入到房地產領域中,到後來是市場教會了我對該領域的投資覺醒。我並不是這個行業的先知先覺者,但是作為當代中國新時期以來始終筆耕不輟、年平均發表文章四五百篇的時評人,我對中國社會多領域的持續觀察和思考可以幫助我在更宏大的視野下思考房地產領域的諸多現象和問題,從而有可能在較為準確地把握時勢、時局、時空的大判斷前提下,更為靠譜地對房地產業做出更為精準的“小判斷”。多年的時事評論生涯使我確信:沒有正確的大判斷,就很難做出正確的小判斷。這就正如古人說的:“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很多盲人摸象者,自以為真理在握,然而大浪淘沙,經過時間之砂的磨礪,一轉眼那不過是一個個笑柄和悲劇而已!
多年來,房地產領域的唱空派每每被尊為“百姓利益的代言人”,而唱多派則每每被視為“開發商的走狗”甚至是“人民公敵”。然而,事物的發展自有其內在的邏輯和規律,這不是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我們要解開其中的邏輯和規律鏈條,才能對房地產領域的問題對症下藥。而房地產領域最大的矛盾,是普通民眾收入太低而社會上的流動性太高(錢太多),因此,要讓房價處在多數老百姓能夠承受(不是心理承受而是實際購買力方麵的承受能力,因為人心不足蛇吞象,對於買方來說,再便宜的東西也可能嫌貴;而對於賣方來說,再貴他也嫌太便宜)的範圍,解決的辦法不是壓低房價,而是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或者全麵收縮流動性。換句話說,社會上錢太多而普通老百姓收入太低,隻能說明社會的分配結構出了問題。而這個問題,是社會的全局性問題,不是房地產一個領域可以“獨善其身”局部解決的問題。
所以,普通老百姓應對高房價,不是對房價喊打喊殺可以解決,而是應該轉變觀念、冷靜分析,盡可能的力量,及時、合理入市,才能規避流動性泛濫導致的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上漲給自己帶來的傷害與排擠。
這麼多年來,我最痛心的是很多老百姓原本錢不多,又缺乏投資經驗和理念,偏又多數中國人天生懶惰,不愛思考,所以每每中了“精神按摩”的迷魂湯,在被譽為“百姓利益代言人”的唱空派們忽悠下喪失買房時機,使內地房地產市場越來越成為投資者的天下。
之所以寫了這麼一本書,是想揭示真相,讓更多看到真相的人們能夠“迷途知返”,急起直追。我把我的高密度城市化理念、財商啟蒙理念,包括一些實務操作中總結的經驗教訓等,都貫穿其中了。細節上的經驗教訓也許尚未窮盡甚至難免可能有謬誤之處,但要做小判斷,先做大判斷的思維方式,希望能給親愛的讀者有益的啟發和思想、財富的盛宴。
這麼些年來,每每有朋友問我:現在買房時機是否合適?我都對他們說:短期內,也許會跌,也許會漲(這是神仙都說不準的事情,隻漲不跌,意味著抄底。但全世界不論炒股和買房,抄底的大有人大,但真正事先準確判斷穀底的幾乎不見一個,有的隻是碰巧猜中),但中長期看,它一定要漲。如今,那一樁樁一件件都還曆曆在目,信之者並付諸行動者,現在無一人麵臨吃後悔藥的命運。即使短期內遇到小幅震蕩,也比一等再等等抄底進而失去良機甚至永遠出局強百倍。實踐中,我發現一個極其有趣的經濟心理學現象,就是那些等待抄底的人往往都是最終失去機會甚至失去行動力的人。我們當然應該防範和警惕那些價值被高估的東西,但更要防範的也許是這種“抄底心理”對行動能力的殺傷力。
最驚心動魄的是2009年。現在人們知道的是,這是內地房地產史上漲幅最高的一年,全國平均年漲幅高達25%以上,而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局部更是高達100%甚至更高。這一年的10月,筆者通知了幾位曾委托我幫助他們留意房子的朋友,建議他們在年底前一定要下手。我判斷說,年底二手房營業稅一定會調整(事實證明的確如此,普通住宅營業稅減免年限由二年改回五年),即使房價因此下挫,也絕對跌不到增加的稅費那麼多。其中一個朋友判斷房價會下跌,另一個朋友則是說和愛人始終抽不出空,還有一個態度曖昧。最終,在最後的兩個月,北京的房價瘋漲了30%不止。進入2010年以後仍在上漲,“兩會”期間在朝野上下的喊打聲中漲價有所收斂,兩會過後據公開報道的數據又“報複性補漲”11.8%,一手商品房價格最高月漲32.2%。據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統計顯示,2010年平3月份,北京商品房整體開盤均價環比2月上漲了34.5%!結果是:40萬元在2009年年底前在北京東部三四環間的CBD區域可以買一套小戶型(二手房,下同),但到了2010年3月份,40萬元在距四環12公裏外的通州(五六環之間)都買不到一套小戶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