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失衡,造成了人類最本質的慢性病。
西醫在解決急性病問題上可謂精彩紛呈,但在解決慢性病方麵幾乎束手無策。為什麼慢性病難治?因為一切慢性病都是社會病,而急性病都是生理病。病這東西,來得快的就去得快,因為邪氣侵入不深;來得慢的就去得慢,因為邪氣侵入太深。慢性病是怎麼造成的呢?清華大學的陳加侯老先生如是說:
黑白顛倒、是非混淆、心為物役的人類社會是個大染缸,它極大地汙染了人的心靈,使人變得自私、懶散、愚昧、煩惱,嚴重削弱了心靈的智慧力、覺悟力、慈悲力、意誌力……等精神的偉力,使肉體失去了英明的統帥。
五光十色、物質泛濫,熱衷享樂的人類社會是個大暖房。它全麵地嚴重嬌慣了人的肉體,使人變得怕風怕雨、怕冷怕熱、怕苦怕累、怕餓怕渴……變成了生活在暖房中缺乏生命活力的花草。
脆弱的心靈、嬌貴的肉體,一陰一陽的失衡,合成了人類最本質的慢性病。
情緒失衡,造成了人最普遍的慢性病。
心理平衡,它是我們健康最重要的方麵。人要健康,最為關鍵的是心理健康,心態好,一切都好。要知道,大約80%的疾病皆因情緒而起,90%的失敗是處理不好情緒。總之,情緒不好,心理不痛快、不平衡,是一切疾病之源!
洪紹光教授在一係列的健康講座中、圖書中都說道:
人們要想健康100歲,四大基石中的第四條,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心理平衡對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誰能保持心態平衡就等於掌握了身體健康的金鑰匙。
得了病沒關係,現在的科技發展水平,什麼糖尿病、高血壓、心髒病等都有很好的預防方法和藥物。但是,如果心態不好,愛著急、愛生氣、沒事找事、沒氣找氣,整天跟自己過不去,這樣的人死得最快。
根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健康教育所在200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因工作等構成心理壓力的,知識分子比非知識分子高出10%,35歲以上人群則更為突出。知識分子由於價值不能實現的失落感所造成的心理問題導致身體患病,這在醫學上被稱作心理問題的軀體化症狀。
腦力勞動者由於工作壓力大,影響正常的內分泌,影響睡眠和食欲,在這些人群中服用安眠藥的比例高,高血壓、頸椎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較一般人群為高。人情緒不好就容易感冒,而長期抑鬱則容易患癌症。所以,如何做到心理健康對他們來說更是至關重要的。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無數的困難、壓力,前麵我們已經講過要學會自我解壓。而在這裏,我主要講的是如何保持一顆平衡心,如何達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態更加平穩。
現在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每個人幾乎都是在自己成長的同時,不斷地與周圍人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一旦自己在比較中處於劣勢,心理就會產生不平衡感,壓力也就陡然而生。於是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來達成一個又一個欲望。當然,這種追求上進的精神我們提倡,但我在這兒要說的是要有個度的問題。人活在世上,欲望是永無止境的,我們不可能實現所有的願望,這時我們就要學會放棄,進而擺脫失望後的心理不平衡,避免壓力對我們的身心產生各種各樣的損害。
心理不平衡是很多疾病的根源。因此,心理平衡、心態好的作用可以超過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總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體的各個係統才會處於最佳的協調狀態,一切疾病都能減少。但心理平衡並非心如枯井,更不是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種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華和心靈淨化後的崇高境界,是寬宏、遠見和睿智的結晶。
心理平衡、心態好的作用可以超過一切保健作用的總和。
那麼,為什麼心理就難以保持平衡呢?
因為種種情緒,尤其是負麵情緒的失衡的而造成不平衡!
負情緒最容導致的病是癌症。
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過程中,對任何一種事物的反應絕不是無動於衷的,有時使人愉快、有時使人憂愁、有時使人憤怒、有時使人恐懼,但無論是哪種情緒反應,都要保持在一個限度內,不足或者超過都會造成傷害,特別是那些悲觀失望的負麵情緒反應,對身體傷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