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 美國青少年最崇拜的人(1 / 1)

你最崇拜的人是誰?你的父母?曆史上的某個大人物,如漢武大帝?某個偉大的作家,如托爾斯泰?某個當紅的明星,如周傑倫?

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的回答都不一樣。但是,應該相信,被眾多人所崇拜的人,一定自有其了不起之處。對於這個問題,美國青少年的回答可能令你有些吃驚。 

1985年4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誌在青少年中舉行了一場規模很大的問卷調查,調查的題目隻有一個:當前世界上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誰?青少年們選出了9位他們“最崇拜的人物”——其中6位是娛樂界赫赫有名的頂級明星,另外的三位分別為:當時的美國總統裏根,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還有一位是特蕾莎修女。

將特蕾莎修女這個人物置於明星、總統、教皇之間,不免讓人感到疑惑,她隻是一個衣著簡樸、長相平平的老太太,比起衣著光鮮、渾身亮彩炫人的頂級明星,實在有天壤之別,比起教皇或總統,她更是沒有顯赫的地位和耀人的權勢。從表麵上看,她像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而這樣一個人,在美國這樣一個物質高度發達的國家,能夠受到青年一代的青睞,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但是如果你了解到了特蕾莎修女和她一生的事跡,相信你就不會感到驚奇了。

特蕾莎修女於1910年生於南斯拉夫,37歲正式成為修女,1948年遠赴印度加爾各答,1950年正式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竭力為貧困中的最窮苦者服務。 

特蕾莎隻是一位滿麵皺紋、瘦弱文靜的修女。但是1997年9月,當她去世時,印度政府為她舉行國葬,全國哀悼兩天。成千上萬的人冒著傾盆大雨走上街頭,為她的離去流下了哀傷的眼淚。

她曾於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並被人尊稱為“貧民窟的聖人”,世人親切地稱她為“德蕾莎嬤嬤”。 

這不僅是因為她曾經放棄在修道院的優越生活,走出修道院的高牆,來到世界上以貧民窟多且髒而聞名、被印度總理尼赫魯稱為“噩夢之城”的加爾各答,走進那些不避風雨的貧民窟,置身在貧困者中間。她在那裏開辦學校,到患病者的家中去醫治他們,並給他們帶去溫暖。

還因為她曾無數次地握住那些在街頭將要死去的窮人的手,給了他們臨終前最後的一絲溫暖,讓他們微笑著離開了這個殘酷而又冷漠的世界;她親吻那些艾滋病患者的臉龐,為他們籌集醫療資金;她給柬埔寨內戰中被炸掉雙腿的難民送去輪椅;她細心地從難民潰爛的傷口中揀出蛆蟲;她親切地撫摸麻風病人的殘肢……

更因為她在加爾各答的街頭遍尋垂死者,她和修道院(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修女,將愛心和慰藉分別帶給400萬被舍棄街頭的人。有過半數的人,在特蕾莎修女等人的悉心照料下,日漸康複。

…… 

此類事件數也數不完,特蕾莎修女一生“懷大愛心,做小事情”,縱然她所做的、所付出的如此之多,她仍然謙遜地說:“我不過是汪洋中的一滴水。”

崇拜一個人,或者以某個人為偶像,必定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某些改變。以明星為偶像,人可能會變得更有氣質,但也可能變得浮躁盲目;以政治家為偶像,人可能會變得胸懷遠大,也可能會變得庸俗狡猾;以作家為偶像,人可能變得深刻,也可能變得孤僻。隻有以愛者為偶像,才沒有任何弊端,人隻能變得更加充實、快樂、偉大。

特蕾莎修女就是這樣的一位愛者,把她作為心靈的偶像,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平和、安寧,真正學會做人之道。

也許在現實中,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到如特蕾莎修女一般偉大,但是如果我們把特蕾莎修女當做偶像的話,就應該像她一樣為他人做點什麼。愛需要踐行,隻要心中願意,我們總可以將自己所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獻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