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來讀讀中華曆史(1 / 1)

中國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曆史源遠流長。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過程中,如果一個中國人不懂得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曆史,不但可笑而且可悲。其結果不是盲目自大就是崇洋媚外。

或許有人要說,我不做偉人,也不從政,不必閱讀這麼多的曆史故事。錯了!古人總結人生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五件大事。所謂修身,就是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使自己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盡管修身的內容隨著時代前進而有所變化和發展,但是就個人修養這件事情來講,卻是人人都必須注重的。一個沒有素養的人,必然不能夠與時代合拍,甚至於處處會受到人家的歧視或者冷落。所謂齊家,就是如何管理好自己家庭的知識。相信除了單身族以外,人人都必須加以重視的。社會上每天見得最多的矛盾就是家庭矛盾。倘若一個家庭長期吵鬧不休,那麼所有的家人都談不上什麼幸福,更加談不社會的安寧。所謂治國,就是進行社會管理。狹義的社會管理當然隻是指政治,廣義的社會管理則泛指一切對於人的管理的工作。無論是做官、當企業家甚至於白領管理階層,在或大或小的範圍內,都要進行對於人們的管理工作。管理中間的學問甚深,善於管理的人們會得到上下級和同事們的喜歡,他的事業一帆風順;不善於管理的人們可能磕磕碰碰,或者好心辦壞事,或者遭到人家的誤解甚至於打擊,給個人的事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謂平天下,就是指正確地運用競爭的手段和方法,實現單位或者個人的奮鬥目標。在社會上,不但政黨與政黨之間要進行政治上的競爭,國與國之間也要進行綜合性的競爭,就是地區和地區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也要進行法律許可範圍內的正當競爭。正確地運用競爭手段和方法,不但可以使自己和單位的事業得到長足地發展,而且朋友也會越來越多。最高明的人們,就連他的競爭對手也不得不折服,就如同諸葛亮和周恩來一樣。所以,曆來的儒將、儒商都受人佩服。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曆史知識不但人人該學,更是人人必學。哪怕就是外國人,倘若要真正地研究中華文明,中國曆史也是必須學習的。

也許有人還要說:中國的曆史書籍多是古代文言文,一般人無法讀懂它。這話算是說對了!在今天而言,恐怕高中畢業生也未必能夠讀懂它們。而且,由於古代曆史在為統治者服務的過程中,有“為尊者諱”的春秋筆法,加之注家蜂起,各執一詞,使得今天的人們很難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中國曆史的軌跡。但是,曆史畢竟是曆史,就是經過春秋筆法的砍削,中國曆史還是有其蹤跡可尋的。如果中國人不讀自己的曆史,長此以往,還談什麼繼承和發展國學,弘揚中華文化?如果外國不讀中國曆史,那麼永遠也無法理解這個占全球人類四分之一的龐大人群。

因此,作者不揣冒昧,想依據《史記》、《資治通鑒》等中國古代典籍,在這裏撰寫一部白話版的《治世寶典》,以便將中華人類的曆史介紹給國內外的讀者。當然,其中的許多觀點,可能會遭到方家的批評;許多的闡釋,也可能謬誤百出。好在作者不是什麼名家,原本不敢拒絕別人的批評。如果說作品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或者喜歡,也隻是有了拋磚引玉的效果。

權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