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閱讀是水(代跋)(1 / 1)

在上初中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曾這樣生動形象的比喻過閱讀,他說閱讀就好像把禾葉上的露水往墨水瓶瓶裏抖收一樣,待有了一定的數量後,你可以用筆蘸著寫出好文章來。

閱讀不但使你肚子裏的“墨水”越攢越多,還能滋養你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會把你澆灌成為一個有修養有學問的人。老師當時的良苦用心是在告訴我們,你會因讀書而生動,因讀書而精彩,因讀書而進步,因讀書而收獲。可是,當時沒讀過幾本書的我,根本就沒把老師的話放在心上。可到後來,我一直對自己閱讀史的滯後、簡短和閱讀麵的狹窄和空白點耿耿於懷,到如今,當自己終於有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書架並且上麵塞滿了書,我發現這種補償性的努力為時已晚。因為無知和貧窮貽誤的閱讀時光是難以追回的,因為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擠占的閱讀時間是難以彌補的,我常常在持續不斷的、倦意迭生的忙碌中,望著書房裏那一撂撂的書,充滿了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向往。

我悟也晚,識書亦遲,通過這些年的讀書看報,對老師“閱讀是水”的感悟久則愈甚,且受用無窮。如今,當我把閱讀當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走的姿態時,在不經意中把寂寞的辰光兌換成了一種享受。現在,我不管有多忙,但凡一天中能有執書咿語,那就像餓時吃到了一個黃脆黃脆的燒土豆,瞬間,那甜爽直達人的神經末梢,然後升起的是無可替代的幸福感。因為閱讀,書房也成了我最心儀的天地,隻要一走進書房,就像一個虔誠的宗教信徒走進膜拜的殿堂一樣,給人一種神聖、舒緩而溫暖的感覺。沏一杯清茶,點開電腦裏的輕音樂,持卷默讀,字裏行間裏讓人時不時會有溫熱的淚水和幸福的哭泣。往往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心智得以自由,思想得以升華,忘卻了外麵喧鬧世俗的困惑與襲擾。

因為我懂得,知識不屈從於財富,也不屈從於權勢,擁有知識的人讓人由衷折服。讀書,能使人通曉古今,洞明世事,虛懷若穀。一個人的心靈若能得到閱讀之“水”的浸潤,就會生出許多靈氣和色彩來。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曾經排解過我許多來自生活的障礙;貝多芬“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無數次地叫我揚起事業的風帆。每當靠著書本知識這個積澱於內心深處的“階梯”,省去許多彎路,解決了一個個工作、生活中的難題,特別是能為社會、他人作出一點貢獻的時候,那份樂趣,又有什麼能比及呢?

閱讀是水,不僅讀的是人性,而且會塑造人心,像釀酒一樣,醞釀著人的精神品格、趣味和鑒賞能力。魯迅的凝重沉鬱,使人對生活多了幾分思考;朱自清的清麗婉約,使人產生了美好的傷感;莫泊桑的精雕細刻,讓人多了一次生活的體驗;而聶魯達的大河喧囂又叫人多了一份大自然的享受。他們的文字激蕩著我們、穿透著我們、滋養著我們,帶給我們春花秋月和夏風冬雪,補益著我們心靈的四季,讓我們學會感恩,學會享受自然和生命的饋贈,進而更加堅強地走向人生的征程。

今天的閱讀,改變的不僅是人的知識,還有人的生命、感情、思想和體察世界的方式。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恐怕隻有平淡而靜謐的閱讀,才能使人靜濾掉喧嘩與浮躁,在莊子“藏天下於天下”的虛靜空靈中,包容世態炎涼,超越人生博弈,聆聽純潔的天籟,細數花瓣上露珠滴落的聲音。說到這兒,我突然又想起了我的一位很博學的同事講過的一個寓言,他說有一個人走在曠野上,忽然聽到一個聲音對這個人說:“快撿些腳下的沙土放在衣兜裏,明天你就會又高興又後悔。”這個人遲疑地聽從了這個聲音,隨便在地上撿了一把沙土放在自己的衣兜裏。到了第二天,他真是又興奮又後悔,高興的是那些沙子全部變成了金子,後悔的是他自己撿得太少。

我們為了不給自己留下後悔的遺憾,在往墨水瓶瓶裏抖收“露水”時,還是要貪婪一些,因為我們今天收集到的不僅僅是能變成金子的沙土,而是比金子還要珍貴的滋養人心靈的智慧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