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社會是一個崇尚名利的信息化時代,許多人日夜在網上泡著,四處搜集新聞熱點,他們把信息當做知識和智慧來看待。就因為這樣,現實與浮躁催生的“蛋殼文化”,使人的精神世界不時處於“貧血”狀態。然而,不管社會怎麼超越發展,即便再平凡的心靈也是需要耕耘和播種的。
以筆為犁,這是一個享受耕耘的過程,又是一個收獲快樂的結果。我寫文章的時候,常常會感到自己像個農民。當春天將要到來的時候,先修好自己的工具,準備好肥料,在清晨聽到雞鳴聲,趕上牲口走進田園,揮鞭吆喝著耕作起來。我笨拙得不會把自己關在家裏幻想著去寫文章,隻好把自己那些虛偽光環鏟除掉,保持旱塬一滴水的姿態,行走四方,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寫到什麼。
我寫作的過程,也像農民耕作的過程一樣。趴在自己的田地裏,手裏不停地忙著,隻有腰酸背痛的時候才抬一下頭,歇一口氣。就連晚上不幹活的時候都坐在地頭上,擔心種下的東西是不是長得好。在這個“耕耘”過程中,我深深地感知到了生活的積澱會還原靈魂的本質,與文字坦誠的對話才能釋放全部的真情。當一個人擁有唯美的心境時,心靈深處自然而然地會溢滿陽光般的情懷。一篇好的文章應該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麵,可以沒有華麗的詞藻,但要有樸實和從容的歸真;可以沒有纏綿的流淚,但要有恬靜而自然的再現……完整地說,就像另一個真實的自己再現。我喜歡用自己的方式捕捉生活的細節。因為我相信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心中,會有很高妙的東西。隻有學會用皮膚去感受生活,才能摸到老百姓的脈搏,貼近老百姓的心窩,學到老百姓的智慧,也才能有那種寫得舒緩,如同飲杯清茶,養氣修身;寫得鋒芒,一瀉心中積鬱,痛快淋漓的真情實感。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好的收獲,就像地裏的莊稼,因幹旱或病蟲害死掉那樣,我的一些努力也因許多困難而無果,有時是自身的原因,有時是來自外界的幹擾。有一次,受人之托給報社趕寫一篇通訊稿件,就因為自己不太看好這件事,思想執拗的一下轉不過彎來,打不開文思,盡管徹夜未眠,卻隻字未寫。一個人,孤獨而默默地坐在那裏,不停地喝著茶水,一直耗到天亮,結果誤了人家的發稿時辰。這個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文字隻有遠離了繁雜的喧鬧,遠離了權力的禁錮,才能拓展出開闊的天地。
秋高氣爽的時節,農民開始享受生活。這時我也一樣,拿著自己成稿的文章回過頭再仔細琢磨。通過這個“反芻”的過程,漸漸地品味到人的經曆是一筆財富的真諦。開始喜歡把自己放進普通生活的旋律裏寫作,這樣筆尖更能流淌出讓人感動的東西。因為,短暫的人生旅途,你可能會走在不同的城市和鄉村,和不同的人結緣或擦肩而過,在這些結緣或擦肩而過的人生組合裏,或多或少會給你的歲月留下一些劃痕。特別是在安靜的午夜時分,你會發現自己原來也被某些東西深深地糾纏,總有一種想要傾訴的欲望……這時,最適宜落筆記下一些心情。
我的一些文字,其實是被我們匆匆的腳步踩碎、碾平的童年記憶。能寫一些溫暖人心的文字,傳遞一些文化的信息,是件幸福的事。
以筆為犁,像農民愛土地那樣,我也那樣地愛著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