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謀其外者,必善謀其內。
●戰略管理是神,戰術管理是形;戰略和戰術有機結合,就是神形兼備。
●管理本身無論是簡單的還是繁雜的,其最終目標是為了追求實效,為傳媒贏利服務。
●供應鏈與節目采購,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一切都是為了傳媒長久快速持續發展。
一家電視傳媒,如果儲備了一定的人才、技術、財力的時候,這個傳媒肯定要實現快速發展。這是電視媒體發展到一定規模,具有一定實力的必然。
電視傳媒的運營管理,如果靠自身的實力能解決的話,那當然好。這是萬事不求人。但是,當今的社會和當今的媒體,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包羅萬象地籠絡人才,集聚大量財力來使用,而是千方百計、想方設法使自己的電視傳媒如何繼續發展壯大的問題。
所以,就有了快速提升發展的話題。
第一節領導者與管理層。
通常來講,電視傳媒的常規運營管理工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戰術管理”,很大程度上是為提高電視傳媒的戰術效率服務的,而戰略管理是為了提高戰略效率服務的。
戰略思想中的戰略管理是指為了更加有效地執行與完成戰略目標而采取的管理方法。
這兩種管理概念,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差異之處。
共同之處是,表麵看起來都是做管理的工作;差異之處是,管理的內在指導理念不同。
通常情況下,在電視傳媒的管理工作中,兩個管理是並驅共行的,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戰術管理要服從戰略管理,戰略管理能指導戰術管理。因為,戰略是方向,戰術是方法。方向具有指導意義,沒有方向的方法,不足以為方法。同樣,沒有戰略管理指導的戰術管理,其效率也不足以為效率。
“戰術管理”是為戰術效率服務的,戰略管理是為戰略效率服務的。
這就是領導者與管理層的關係。
戰略管理中的“三節分明”
在《易經》學中,戰略管理的思想,是將管理工作分為“三節”:根節、中節、梢節。
所謂根節,是指高層領導要做的工作;中節,是指中間管理層要做的工作;梢節,是指基層員工要做的工作。
“三節”的劃分,是管理工作在戰略層次上的分配,而不是戰術層次上的。
戰略管理的“三節”,是按照《易經》中“三才之道”的規律而劃分的。“三節”各自的職責分工是明確的,隻有各節明確分工,才能使整體高度協調統一。
“三節”各自職責的分工是:梢節用力,中節定位,根節放鬆。
戰略管理中的“梢節用力”是指,電視傳媒的執行力、行動力要靠基層員工來完成,員工是“力量性”元素;“中節定位”是指,電視傳媒員工的行動力圍繞中層管理者為中心而運轉;“根節放鬆”是指,電視傳媒的最高領導者是“無為”的,不負責具體工作,起著一個把握方向與監督的功能。
然而,很多的電視傳媒在管理中,對於領導、中層、員工這三者的職能劃分,並不是如上所說的那樣。這些電視傳媒的管理中,很多工作是圍繞著領導為中心而開展的。
這種管理的分工方式有三大不利:
第一,電視傳媒工作都壓在了最高領導者身上,領導者不僅因工作繁忙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更嚴重的是領導者喪失了對方向把握的時間。因為,領導者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戰術問題了,戰略的方向問題也就無暇顧及了。
戰略方向的重要性,我們已經強調過多次了,當一個電視傳媒的努力在失去方向的時候,那所有的方法都可能變得沒有意義。
第二,當電視傳媒所有工作都以最高領導者為中心來運轉時,那麼電視傳媒裏的中層管理者相當於被“架空”了。也即是說中層管理者已經沒有了實質的權力。一個沒有權力的管理者,試想,能夠發揮出他應有的工作能力嗎?
“架空”中層,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等於是中層拿著比較高的薪水,卻不能為電視傳媒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三,領導者對具體的事情抓得越多,越會導致電視傳媒行動力由梢節向根節轉移。隻有當根節放鬆的時候,行動力才會由根節向梢節轉移,這是能量轉移的規律法則。也即是說,隻有領導者做得少,下屬與員工才能做得多,領導者做得多,下屬與員工就會做得少,因為電視傳媒裏的工作是“定量”的。
這裏所講的領導者“少做事”,不是讓領導者消極地“少工作”,而是說讓領導者少做領導者“不該做”的事情,多做領導者“該做”的事情。
不同的思維方式。
領導者與管理者,還有員工,各自都有自己的職責與分工。
什麼是領導者“該做”的事情?
領導者的工作重心應放到戰略方向上來,而不是在戰術方法上。戰術的工作應該交給中層管理者來做。
領導者,應以不做為做、不能為能、不為而為。
什麼叫不做為做呢?即是領導者把具體的工作分配給下屬與員工,從而自己沒有具體的工作。這樣才能體現領導者的工作效率。領導者自身所做的具體工作越少,證明領導者的效率越高,工作能力越強;反之,領導者具體工作做得越多,證明工作效率越低,工作能力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