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促使香港、內地文化藝術界的交流合作異常頻繁活躍。適逢新舊世紀交接良時,香港亞洲電視台與曾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扮演劉備的表演藝術家孫彥軍集思創建一所新型的演藝學院。
擬建成的學院將是一所圍繞電視生產開設各相關藝術與技術專業的綜合職業高校,突出產、學、研結合的特色;並以成品教學的理念使教學與生產緊密相銜、高度結合;師資配置上則采取聘邀有豐富創作與藝術生產經驗的專家藝術家和專業藝術教育家結合的方式,突出雙師型特點。曾在中戲、上戲、北電、北廣、軍藝、吉藝等校工作過的資深教育家和來自北影、長影、珠影、峨影、中央與地方電視台、青藝、實驗、上海、哈爾濱、廣州等話劇院、團的藝術家們紛紛加盟辦學。
2000年金秋,以孫彥軍為院長的亞視學院正式建成,至今已迄十載。
十年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在全院同人齊心協力奮鬥下,年年攀登新台階:由不斷地明確目標、調整定位,使學校由成專而普專,由非學曆而國家承認學曆。
2007年通過了教育部專家組嚴格的人才培養水平評估;2009年又順利通過了廣東省教育廳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教學評估。這對一所民辦院校殊非易事。
辦學十年,一路艱辛;辦學十年,成績斐然,真可謂“雛鳳淩空、十載奮飛”!而今,這所以電視為中心的高職高專層次、多門類綜合藝術院校,已成為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華南地區的一個藝術教育品牌。
藝術院校的辦學成果應體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麵,即出人才、出作品、出教材……
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辦學十年來已畢業學生8屆三千餘人,他們多數工作於各地基層廣播電視台站、文化企事業單位、廣告公司、演出公司等相關職業單位,也有校友任職於高端文化與電視部門及劇組,並有不少文化產業創業者。作為實用性高專人才,就業狀況是良好的。
學校“重視基礎、強調實踐、采用成品、快速培養”的教學方針中,成品教學的理念是為領導者所格外推崇的。辦學頭年,即以20集電視劇《秋風瑟瑟》的拍攝進行綜合教學、綜合實訓。此後,每年都有數部實訓教學劇目誕生。
師資建設與教材建設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與大計!亞視學院正為此而不懈努力。難能可貴的是,學院花大力氣組織了以下教材編寫:
1.《電視編導基礎教程》(邢益勳撰)
2.《影視鏡頭前的表演》(孫彥軍、於濱撰)
3.《演員的形體訓練》(王世芳撰)
4.《化裝造型與實操技巧》(李金祥撰)
5.《實用音響錄音技術》(朱慰中撰)
6.《境界——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十周年文集》(孫彥軍主編)
這類可適用於高職高專層次專業院校教學的、操作性很強的係列教材,在全國範圍亦屬稀缺,因此它的誕生,便是一種創舉與貢獻。理當向作者們致敬致賀。
誠然,編撰倉促,不足難免,熱忱希望同道指正。同時也希望青年讀者提出反饋性意見與建議,因為這套叢書是奉獻給你們的!
2010年春於廣東東莞塘廈湖景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