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蕾妮·裏芬斯塔爾 非常罪,非常美(1 / 2)

她是希特勒口中“完美的德國女人”,

作為希特勒的禦用導演,

她用十七萬英尺的膠片描摹了人類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

作為導演、演員、攝影家、舞蹈家、作家、潛水高手她在那個戰火不斷的歲月裏呼風喚雨。

僅僅因她曾為希特勒工作過七個月,她的一生都被釘上了十字架。

1.平民窟走出的德國嘉寶

一九〇二年八月二十二日,柏林郊區的夏天總是溫和的,可對於管道工老裏芬斯塔爾而言,外麵的天氣對他來說沒有多大意義,仿佛一個管道工就應該生活在潮濕悶塞的管道裏。直到有一天他厭倦了這種生活,並且上帝給了他一個女兒,於是他開始動腦筋做起了暖氣設備的生意。

開始並不容易,但總算不用再一直待在管道裏了,而是把那些可惡的管子賣給其他人。直到他的女兒蕾妮長到十八歲時,他們一家人還住在城郊的窮人區,當時正是一戰結束,歐洲是一片百廢待興,這也給那個勤懇的老裏芬斯塔爾提供了翻身的機會。

他將女兒送到了國家藝術學校,雖然小家夥似乎對繪畫並不感興趣,但在一百多名被甄選的學生中還是成了能被錄取的兩名幸運兒之一。蕾妮出落得很漂亮,實在不像是一個管道工的孩子,她四歲就開始寫詩,不喜歡學鋼琴,卻還是在柏林音樂廳學生音樂會裏技驚四座,老裏芬斯塔爾偷偷地觀察著這一切,內心覺得很欣慰,這個丫頭會成為一個上等人。

等到蕾妮十六歲時,這一天對她來說很重要。在美術學校的廣告欄她看到了一張招募舞蹈演員的廣告,於是便偷偷瞞著家人去參加了甄選,不過毫無經驗的她這次並沒有被選上。然而對舞蹈的興趣還是一下子就被點燃了,後來她靠著她的天賦和努力進入了這所舞蹈學校。

又是一次大膽的決定,她從國家藝術學校退學,決定成為一名專業的舞蹈演員。一九二二年,蕾妮·裏芬斯塔爾正式在慕尼黑登台獻藝。無數掌聲香花撲麵而來,作為一個初來乍到的小姑娘,顯然她是搶足了風頭。

二十歲的蕾妮終於成了一名真正的芭蕾舞演員,她在舞台上所顯露的大氣,讓人實在不敢相信她僅僅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然而就在布拉格暴風驟雨般的掌聲中,她太過投入以致讓膝蓋受了傷。也許命中注定芭蕾這個小小舞台是留不下蕾妮·裏芬斯塔爾這樣淩烈的女人的。

經過四年的休整,她看到了另一個機會,也正是一張海報改變了她的後半生。素有“高山片之父”之稱的阿諾德·範克要籌劃他的新片《聖山》,這位著名導演素來就是以嚴厲著稱的狠角色,蕾妮大膽主動寫信給他,信上隻有簡單的一句話和她的照片:

“請讓我主演你的電影,隻有我才是你電影中的女主角。”

阿諾德·範克被這大膽且魄力十足的女人吸引住了,他隻是提醒了她一句話,如果有膽子親自攀越電影裏的峭壁,就可以成為他的女主角。蕾妮·裏芬斯塔爾用她的果敢不僅是攀越了那座峭壁,甚至還徒手翻越了歐洲版圖上幾乎所有的白雲岩山峰。

對她而言,任何一次挑戰都是能催生她精神力量的振奮劑。正是憑借著她這份膽識,十部電影拍下來,好萊塢被這德國女人所震動,馮·斯登堡心懷敬佩地對她說:“我可以把你變成第二個黛德麗。”

不過蕾妮·裏芬斯塔爾的理想卻不是成為第二個嘉寶,她開始撰寫劇本,在遊說電影公司為她投資失敗後,這個女人開始自己單幹起來。由她自編、自導、自演的高山電影《藍光》一出台便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銀獎。

那是一九三二年,黑暗前最後的一段黎明時光,任何人包括蕾妮本人也沒有想到,改變她整個命運的時刻即將到來。

2.女人是不被允許犯錯的

就在她的處女導演作品《藍光》獲獎的第二年,納粹黨便上台了。曆史翻開了全新的一頁,每個人都隻能順從那股命運的力量,即使是像蕾妮·裏芬斯塔爾那樣石頭一般堅強的女人。一九三四年,希特勒計劃在紐倫堡舉行一次盛大的閱兵儀式。三十二歲的蕾妮·裏芬斯塔爾被命運選中成為這部紀錄電影的導演,這就是後來臭名昭著的《意誌的勝利》。

如果排除電影背後的政治因素,影片本身所流露出的宗教意味是深沉的。電影手法所帶來的巨大煽動力也是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不過這股力量沒有被人善用,而變成了戰爭機器上的發條,加速了那位狂人的毀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