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蛙患氣泡病的原因是什麼?怎樣預防和治療?
發生與危害:牛蛙氣泡病是由水體中氣體過飽和引起的。患病的牛蛙蝌蚪在腸內或血管內充滿氣體或包含大量細小的氣泡,腹部鼓脹,身體失去平衡,常腹麵朝上浮水麵。
防治方法:在高溫季節搭涼棚給蝌蚪遮陰,保持池水涼爽即可,也可同時注入適量低溫新水降溫。蝌蚪池底的肥料要預先充分發酵,水質要保持清新、肥爽,池中水生植物量不宜過大。要用生石灰清池,以加速底質有機質的分解。幹粉狀飼料飼喂前一定要浸透。如果發現蝌蚪患此病應將其撈出放入清水中暫養,此時不能投餌,1~2天後再喂以適量的熟米糠等食物,可使之逐漸痊愈。如果病情嚴重,則可用20%的硫酸鎂溶液潑灑或用食鹽溶水後潑灑,使池水濃度為12毫克/升。
2.引起牛蛙紅腿病的原因是什麼?怎樣進行防治?
發生與危害:本病是幼蛙和成蛙的主要疾病,由假單胞菌侵染引起。患病牛蛙腹部及腿部肌肉呈點狀充血,嚴重時全部肌肉呈紅色,還可擴散到肺、脾、腎和腸等組織。感染此病的牛蛙癱軟無力,活動遲鈍,頭部伏地,不吃不動,3~4日後死亡。本病傳染性極強,幾天之內可使全池牛蛙感染疾病而死亡。
該病多發生放養密度過大、水質差的池中。一般在冬眠期間或天氣較冷時發生。防治方法:本病應以預防為主,對養蛙池進行定期換水和消毒,以保持水質清新,即每隔7~10天用漂白粉1.0~1.5毫克/升或硫酸銅0.7毫克/升消炎,並經常用01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洗刷餌料台和其他養蛙工具。如發現病蛙則應及時將其撈出,隔離,進行治療。本病的治療以消炎為主,用25%葡萄糖生理鹽水(用蒸餾水或涼開水100毫升+0.9克食鹽+25克葡萄糖配製),每100毫升加40萬單位的青黴素或鏈黴素,浸泡病蛙,每日2次,每次3~5分鍾。也可按每100克體重的病蛙灌服1毫升藥液,每日1次。用3%食鹽水浸洗病蛙15分鍾左右。也可用20%磺胺脒溶液浸泡病蛙2天。除用消炎藥液浸泡外,也可對病蛙注射或喂服消炎藥。每隻病蛙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4萬單位硫酸慶大黴素。另外,還可將土黴素按每千克餌料5片拌勻,飼喂病蛙3~5天;或每千克餌料拌入增效聯磺片1片,或磺胺噻唑1克,或磺胺脒1克,連服5~6天。
3.牛蛙腸胃炎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治?
發生與危害:引起牛蛙腸胃炎的病原體為點狀產氣單胞杆菌,同時與餌料腐敗變質,牛蛙棲息環境惡化有關。患病初期牛蛙棲息不定,東竄西爬,遊泳緩慢,喜歡鑽泥,後期常躺池邊,不食不動,反應遲鈍,不怕驚擾。擠壓病蛙異常膨大的腹部會有淺黃色或帶血絲的黏液或膿汁從肛門流出。解剖病蛙可見其胃腸內無食物並充血發炎。
本病多發生春夏和夏秋之交時節,傳染性強,死亡率高。防治方法:抓好飼養管理,不飼喂變質的餌料,搞好餌料台、池水等的清潔衛生,以預防本病的發生。對患病蛙可在餌料中加喂藥物進行治療,一般每千克餌料投入增效聯磺片1片或酵母片2片,連喂3~5天即可治愈。對病蛙池用1~2毫克/升的漂白粉潑灑1次,餌料台用2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泡30分鍾。發病季節,每7~10天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潑灑全池1次。
4.爛腿病的病因是什麼?怎樣治療?
發生與危害:本病是由牛蛙在水泥池中擦傷皮膚,或在運輸過程中皮膚損傷後感染病菌導致的。病蛙患病初期趾尖部分發炎,過後逐漸向腿部延伸腐爛,露出骨骼,嚴重的病蛙一直爛到大腿的基部,失去活動能力,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發現病蛙後,全池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
用2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病蛙腿部1~2天,或每隻病蛙注射青黴素40萬單位。
5.爛皮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治?
發生與危害:爛皮病又叫脫皮病。蝌蚪、幼蛙、成蛙均可罹患本病。本病是由缺乏維生素A而引起病菌感染。
患病後的蛙體腔積水,內髒器官出現病變,死亡率高達90%以上。病蛙頭、背部皮膚失去光澤,出現白花紋,接著表皮脫落並擴展到軀幹和整個背部。與此同時,病蛙的瞳孔出現粒狀突出,初呈黑色,後變白色,最後失去視覺。患此病牛蛙的主要症狀,一是爛皮,二是爛眼。此外,關節紅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