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特種水產動物的生理特點、生態習性和養殖方式與魚類有較大的區別,因此其疾病的發生有著它們相應的特點,疾病的流行規律也與傳統的養殖魚類有較大的不同。隻有正確認識它們疾病的特點,有的放矢,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它們的疾病。總的來說特種水產動物疾病具有下列共同的特點:
環境對其疾病產生的影響較強:由大部分特種水產動物都在高密度的環境下養殖,其生態環境與原來天然狀態下相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它們對人工生態環境的適應性較差,環境的細微不利都能引起生理機能的失調,導致疾病的發生。如鱉在水質老化敗壞時易發生腐皮病,河蟹在水草不豐時,黑鰓、顫抖等多種疾病會同時發生。因此保持良好的、穩定的生態環境是防止疾病發生的一個重要方麵。
病情較複雜,突發性、暴發性和持續性死亡的疾病較多:由對特種水產動物疾病研究尚較膚淺,認識不充分。當有些疾病發生後,不知所措者較多,有時除病原性疾病外還會出現人為的藥源性疾病。某些病原體,可能會感染較多的養殖對象,但對有些養殖對象,或有些養殖對象的某個養殖時期,可能不致病和暫時不致病,但會成為該病原的傳播者和攜帶者(如感染河蟹的對蝦杆狀病毒),而使其疾病的防治複雜化。此外,同一病原體,由病原菌株不同對養殖對象的致病力也有較大的區別。
並發、繼發性感染較普遍:研究認為,中華鱉的出血性腸道壞死症病毒感染是原發性的,而嗜水氣單胞菌等多種細菌感染是繼發性的;河蟹顫抖病發生時,往往伴有黑鰓、腐殼等症狀。
潛伏期較長,發病初期不易觀察到明顯症狀:如中華鱉的紅底板病,大多是上一年被病原體感染,冬眠複蘇後暴發,潛伏期可達8~9個月之久;又如黃鱔的疾病,最初是極難觀察到的,一旦病症明顯,就無法治療。
藥物防治方法與常規魚病的防治有較大的區別:特種水產品對某些常用魚藥敏感,僅僅參照常規魚病防治方法用藥,忽視特定水產動物用藥禁忌,可能導致嚴重死亡,造成經濟損失。
青蝦:青蝦對二二三乳劑、甲胺磷、呋喃丹、殺滅菊酯、敵百蟲等敏感,應禁止使用。青蝦對敵殺死特別敏感,嚴禁使用。
羅氏沼蝦:羅氏沼蝦對敵百蟲特別敏感,嚴禁使用。控製使用的藥物,濃度也應控製,如漂白粉在1毫克/升以下,硫酸銅在0.7毫克/升以下,生石灰在25毫克/升以下。
蛙:無論成蛙、幼蛙,在1%的鹽水裏就無法生存。養殖期間要注意防止池水鹽分積累,濃度過高而致蛙死亡。
水產病害危害損失情況如何?
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水產養殖產量占到了全世界的73%,然而我國水產養殖病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也是巨大的。據對我國30個省(市、區)74個養殖品種全年病害測報顯示,2004年我國監測到的水產養殖病害有126種,病害損失151億元,其中魚類損失占54.8%(近83億元),甲殼類占27.6%(41.63億元),貝類占15.8%(23.92億元)。這其中特種水產動物病害損失占了很大一部分。2008年百年不遇的寒潮就使得中國最大的對蝦養殖地區———廣東湛江市受災慘重。據統計,商品蝦死亡了1.8萬噸,親蝦72萬對,蝦苗21.1億尾,三項損失達5.9億元。全市水產養殖損失為8.4億元。可見特種水產動物的疾病防治非常重要。
水產病害防治方法要點是什麼?
在特種水產養殖過程中要對清塘、高溫季節的防治等的細節方麵加以注意。
(1)清塘
池塘是水產動物生活棲息的場所,也是病原體的貯藏場所。池塘環境的清潔與否,直接影響到水產動物的健康。池塘經過1年的養殖,各種病原會通過不同途徑進入。再加上塘基水衝塌漏、雜草叢生、塘底泥沉積過厚,又為病原體繁殖提供了適宜場所。因此,必須堅持年年清塘消毒,才能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