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工.更加注重統籌兼顧和綜合平衡做好新形勢下發展改革工作[J].前線,2008(1):45-47.
[2]張工.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促進“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N].北京日報,2008-12-18.
[3]張工.調結構上水平全力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J].宏觀經濟研究,2009(8).
[4]陶永勇,熊波.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與風險投資研究[J].安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6).
[5]張燕友.北京汽車產業應整體上市:北京汽車工業融資模式分析[J].中國改革,2008(3).
[6]丁向陽.2004北京市投資工作的6大著力點[J].投資北京,2004(1).
[7]牛文元.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8]鮑良,楊玉林.公共投資項目績效評價研究與發展[J].資源與產業,2008(4).
[9]吳桂英,郭俊峰.再擔保機構北京模式論證[J].中國中小企業,2007(12).
[10]劉誌.PPP模式在公共服務領域中的應用和分析[J].建築經濟,2005(7).
[11]丁向陽.積極實踐科學民主決策深化北京市投融資體製改革[J].投資北京,2005(8).
[12]熊波,熊輝.非對稱信息對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影響[J].中國管理科學,2007(6).
[13]唐全中.試論我國現代社會製度創新[D].吉林:吉林大學,2007.
[14]吳亞東,李釗.對體係、製度、機製、體製相關概念的辨析與理解[J].現代商貿工業,2010(4).
[15]白景坤.製度、體製、機製關係辨析[J].管理觀察,2008(8).
[16]葉霞飛,蔡蔚.城市軌道交通開發利益還原方法的基礎研究[J].鐵道學報,2002(2):97-103.
[17]喬恒利.基礎設施項目多元投融資模式選擇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6.
[18]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製改革課題組.中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比較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
[19]張曉莉.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
[20]榮朝和.關於運輸業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問題的討論[J].中國鐵道科學,2001(4):97-105.
[21]張曉莉.論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9(1):1-6.
[22]廖維.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模式研究:以重慶市輕軌網絡化建設為例[D].重慶:重慶大學,2009:38-89.
[23]雷書華.公共物品理論及對我國鐵路改革的啟示[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1999(1):66-63.
[24]黃敬寶.外部性理論的演進及其啟示[J].生產力研究,2006(7):58-62.
[25]培剛,方齊雲.簡論現代微觀經濟學的新進展[J].當代財經,1998(1):24-27.
[26]劉笑平.論外部性理論的內涵及意義[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36-40.
[27]桁林.政府與市場關係理論及其發展[J].求是學刊,2003(2):44-50.
[28]張衛東.新製度經濟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29]湯群,杜曉斐.國有企業融資結構的特殊性及其原因[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188.
[30]向靜陶,然蒲雲.啄食順序理論與中國未上市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實證分析[J].經濟體製改革,2004(1):132.
[31]金曉霞.溫州城市基礎設施有效利用民間資本的路徑選擇[D].上海:同濟大學,2008:13-14.
[32]顧洋.城鎮市政設施投資項目經濟效益後評價方法與指標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7:15-16.
[33]聶豔紅.依托項目區分理論建立合理的收益機製[J].中國會計報,2010(4).
[34]盧現祥.新製度經濟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35]劉錫田.製度的思維[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36]王灝.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理論研究與實踐[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