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聲去,光陰似箭飛。我這個河南南陽人,童年時代在戰亂和饑餓中渡過。青少年時期,沐浴著新中國的春風,也經曆了艱難求學的歲月。大學畢業分配來到了信陽,在工廠、市政府、市委都工作過,一晃將近50年過去了。在市文化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兼局長的崗位上,一幹就是18年,其間,兼任信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10年。有人說,我是全國文化局長局齡之最,因為無法考究,誰知是真是假?
在位時間長,做的工作也就較多:曾連續擔任信陽一至十屆茶葉節開幕式、新聞宣傳和文藝活動總指揮;1985年起,連辦四屆“信陽映山紅文化藝術節”,開全國辦節之先河;十年磨練,十年升華,把原是撂地攤、趕場露天表演的信陽歌舞,推向國家級舞台並獲大獎;帶表演團體參加過世界旅遊日中國會場開幕式;舉辦“信陽形象評選大賽”、“書法、美術、攝影”評展、“青少年器樂大賽”、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舞台藝術表演賽、“慶七一·迎香港回歸”歌手賽、紀念改革開放20周年文藝專場活動、慶祝建國50周年舞台展演賽等品類繁多的文化活動;組織代表隊參加中國鄂豫皖根據地革命歌曲大獎賽;組織信陽十佳民歌手評選大賽;組織信陽民歌精選——《茶妹子》磁帶製作、發行活動;組織信陽民間歌舞電視專題片的實景拍攝;從全市範圍內選25名青少年,送武漢音樂學院委托培訓,以充實文化的後備人才;組織戲劇、曲藝創作彙演;多次帶隊參加國家和本省、外省市舉辦的藝術節、曲藝節、戲劇大賽等。踏遍祖國名山大川,足跡歐洲及東南亞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本人在位曾被信陽市政府極其少有的榮記“二等功”;曾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工作者,赴京出席全國文化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受到過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並合影留念,享受省部級勞動模範待遇。《中國文化報》2001年1月23日曾對本人工作事跡做過專題報道。
我今年70歲了,雖說職低位卑,但就本人而言,既平平凡凡、兢兢業業地耕耘過,也風風火火、標新立異地開拓過;既有過清風徐徐、水波不興的灑脫,也有過波瀾壯闊、洶湧澎湃的恢弘。為了給自己、給同行、給後人留個念想;也因為幹文化,多年來積累了成堆成摞的照片,想弄個載體把它發表展示出去,或許對人類是個貢獻;這輩子,父母的慈愛永難報答,同時自己在人生旅途上,還遇見過許多親友恩人。時光不能倒流,回憶卻能永駐,僅以此書紀念他(她)們的恩德!也但願本人的傾心所獻,與當代讀者和後人能夠共勉!
陳永省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