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見微知著——細節能改變一生的命運(2)(1 / 2)

拒絕瑕疵

每個人的經曆都是在寫一本書,寫得好寫得壞,寫得厚寫得薄,寫得精彩寫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筆,別人沒有辦法代替,因此下筆時一定要慎重。

——柳萌

作為全國的最高學府,北大為社會培養了很多成功人士。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優秀品質,比如,自信、勇敢、堅韌。除此之外,在北大深厚的人文積澱的熏陶之下形成人格修養也是北大人成功的關鍵因素。關於成功素質,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某電視台推出了一檔財富類的訪談節目,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有一次節目請來的嘉賓是一位當今頗具知名度的青年企業家。當節目漸近尾聲時,按照慣例,主持人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請問:你認為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品質是什麼?

沉思片刻之後,他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靜地敘述了這樣一段故事:

十二年前,一個隻有16歲的男孩高中剛畢業就去了法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

漸漸地,他發現當地的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不設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憑著自己的聰明勁,他精確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分之三。他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從此之後,他便經常逃票上車。他還找到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自己還是個窮學生嘛,能省一點是一點。

四年過去了,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他充滿自信,他開始頻頻進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躊躇滿誌地推銷自己。然而,結局卻是他始料不及的——這些公司都是先對他熱情有加,然而數日之後,卻又都是婉言相拒。他感到莫名其妙。

最後,他寫了一封措辭懇切的電子郵件,發送給了其中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煩請他告知不予錄用的理由。當天晚上,他就收到了對方的回複:

“陳先生,我們十分賞識您的才華,但我們調閱了您的信用記錄後,非常遺憾地發現,您有三次乘車逃票受罰的記錄。我們認為此事至少證明了兩點:第一,您不尊重規則。第二,您不值得信任。鑒於以上原因,本公司不敢冒昧地錄用您,請見諒。”

直到此時,他才如夢方醒、懊悔難當。然而,真正讓他產生驚心之感的,卻還是對方在回信中最後摘錄的一句話: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但丁)

第二天,他就啟程回國了。

……

故事講完了,現場一片沉寂。主持人困惑地問:這能說明你的成功之道嗎?

“能!因為故事中的年輕人就是曾經的我,”他坦誠而高聲地說,“我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隻是因為我一直將昨天的‘絆腳石’當成今天的‘墊腳石’而已。”

現場頓時掌聲如潮……

人生總是複雜的,道理卻相對簡單,更多的時候,一件小事就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智慧感言:

“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這是一句相當經典的句子,我們要把他記下來。

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會給你帶來恒久的魅力,而耍小聰明則注定是要失敗的。就像唯利是圖的是生意人,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是商人,隻有有道德、有社會責任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企業家。

三碗茶

在很多時候,細節處的絕佳表現是人生走向成功的信號。

——《成功在於細節》

著名的管理學專家汪中求先生在北大演講的時候,曾強調細節對年輕人成功的影響。他認為很多人的成功,就是源於對細節的把握。

日本曆史上的名將石田三成在注重細節方麵堪稱高手。他未成名之前在觀音寺謀生。有一天,幕府將軍豐臣秀吉口渴到寺中求茶,石田熱情地接待了他。在倒茶時,石田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溫茶;第二杯是一中碗稍熱的茶;當豐臣秀吉要第三杯時,他卻奉上一小碗熱茶。

豐臣秀吉不解其意,石田解釋說:這第一杯大碗溫茶是為解渴的,所以溫度要適當,量也要大;第二杯用中碗的熱茶,是因為已經喝了一大碗,不會太渴了,稍帶有品茗之意,所以溫度要稍熱,量也要小些;第三杯,則不為解渴,純粹是為了品茗,所以要奉上小碗的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