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序(1 / 1)

這個故事是我寫的第三個長篇小說,動筆於零八年,那時我二十七歲,第一本小說《簡單未遂》剛剛出版。

其實我很早就有這個衝動,把我上學時這撥兒八零後孩子的成長,那些誕生在鳥不拉屎的胡同兒角落裏卻全北京各片兒口耳相傳的段子和傳奇人物,還有我們當時的愛情與友誼、習慣與觀念、想法與行為,都寫出來。

這衝動最早出現在電視上開始大量播放“文革”時期影視劇的時候,當我看到那些穿著綠色軍裝的五零、六零後半大孩子在屏幕中打來打去、拉幫結夥時,就不禁有些驕傲和不平。為什麼同樣的行為,你們的就能上電視拍電影,我們的卻不行?是因為你們五零、六零後這撥兒人成了社會棟梁?因為你們成了老幫菜,有了錢、車、房,號稱中流砥柱?

也許老炮兒們的時代背景——文革確實獨特,但七零尾八零頭兒,改革開放之初的背景我覺得也挺獨特的。事實上,我認為所有時代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我們這一代的孩子把軍裝換成了校服,拍婆子的地方從大院與冰場挪到了校園與滾軸迪廳,我們還有更傳統意義上的學校、老師以及社會秩序來製約,但我們那些叛逆與躁動,那些萌動的心,那些最幼稚的仗義與最衝動的真誠,那些熱烈、狂妄、張牙舞爪而又膽大妄為的成長,都不會輸給任何一個時代的人。

聊了半天時代,其實我講的這個故事並沒這麼深刻。青春是個很簡單的東西,青春的核:暴力、性衝動、叛逆、自大、髒話和枯萎,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我隻是想把我們這一撥兒孩子成長中遇到的種種寫出來,這是我多年的願望。故事也許具備我們這個時代的標誌,抑或格調低下不值一提。但我隻想講得痛快淋漓、肆無忌憚,像我年少時那樣縱情不加修飾,而深刻和膚淺,都並不是我所追求的。

我想寫的隻是青春,我熱愛青春,我讚美青春。因為青春幾乎集中了人生大量動人心魄的第一次,因為青春是漫漫人生旅途中遇到的第一個絢爛的海市蜃樓。我想寫那些最初的東西,那些出現就是為了錯過的東西。而在這種寫作和思索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居然早可以直麵那些擦肩而過,我甚至可以客觀地、坦然地、祥和地麵對自己的愚蠢與傻B、操蛋與虛偽。

如今我三十歲了,已屆而立。回首當年在不恰當行徑中建立起的脆弱自尊,空餘陣陣莞爾;憶昔日不知如何去愛的無力感,恍同隔世。在我還是個愣頭青的時候,三四十歲的人在我眼中大都懦弱與虛偽,甘於現狀、碌碌無為。現在,我想我已成為了新一代愣頭青眼中的這一類人,成為了我青春熱血時討厭的人。而我居然還恬不知恥把我們當時自以為是的成長寫出來,簡直是令人發指。

其實我們也本是性格迥異的,像你們一樣,也像這故事中的那些人物一樣。但在社會中待久了,司空見慣了各種場麵各種幹杯各種人各種話,久了,便臉譜兒化了。除了寫些東西祭奠一下,找個飯館兒“一樽還酹江月”,也沒什麼其他辦法。如此說來,其實還是挺羨慕學校中的那份單純。隻可惜人終會離開學校在複雜的社會中變老,屆時一些觀念天翻地覆也都難逃,對錯高下亦難分曉。一路走來,看著這一茬兒接一茬兒年輕而又熱烈的臉,其實,我可以從你們眼中看到自己,就像你們也可以從這個故事中看到自己。隻是我早已清楚你們終將告別那些桀驁不馴、縱情率性、拍案而起與拂袖而去,變成此時的我們;而你們,卻仍然激憤地認為你們不可能被世界改變不可能成為我們這樣兒的老幫菜。想到此處,心中還是有些酸楚。

罷了!如果有一天,當你們也三十啷當歲,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歲月,除去粉刺與夢遺、考試與背書,竟還有過撫弄菜刀與異性胴體的經曆,想必也會感歎不負少年吧!

贅述過多,其實,對於熱愛生活對未來充滿期許的每個年輕人來說,自己的青春就是最好的青春。手持青春奔跑吧!因為你所處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