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軹道遇險(1 / 3)

這太行山橫貫南北,乃是中原地帶必爭的險要之地,成周洛陽曾以此作為北方屏障,晉國曾以此作為東麵城牆,而如今,卻讓強橫的魏國將這天然險地的一大半都納在了自己國境之內,太行山也因此少了許多關隘。

不過東西向的道路卻是多了許多,畢竟魏國目前的國土是一個大大的“幾”字,一半在太行以西的河東河西之地,一半在太行以東的河北和大梁之地,東西來往就要翻過太行山。而恰巧太行山東西多橫穀,自古便是商賈要道,後世有名的太行八陘說的便是這些橫穀。

而恰巧此次魏侯著急回國,為了趕時間便決定橫穿韓國國土,直接從幾字的右邊一撇的下邊直接插到左邊一捺上,那麼便不可避免的要橫穿太行山脈,於是魏軍的行軍路線便選擇在了軹關陘。

軹關陘在太行山南脈,軹乃是車軸,軹關得名於此便是因為這條道路最窄處僅能供一輛馬車通行,自古便是交通要道,戰略重地。魏軍選擇從這裏通過第一是因為這條道離安邑最近,第二便是因為這條道路很早很早便開發了出來,雖然部分地段狹窄,但道路還是比較平坦,利於大軍行走。

而實際上,不管是昔日的晉國南下爭霸,還是日後的秦軍東征列國,都是從這裏踏上征途的。

軹關兩側現在都掌握在魏國手中,軹關陘最西側乃是軹關,或者叫軹城,乃是魏國國土東邊那一撇的西門要塞,防的自然便是西邊的韓國。

魏侯從這裏走當然是為了抄近路,但卻是苦了王室一幹人,在通過軹關陘之前明明離著大河隻有兩三百裏路,但卻苦苦望家而不得歸,不過中途周扁還是遣派了幾名精幹小卒,帶上自己的書信往洛陽而回了。

送走信使之後,魏軍的隊伍便急劇向北,很快地勢就險峻了起來,兩邊的山勢越來越陡峭,一條小道彎彎曲曲夾在山嶺之中,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入軹道沒多遠,便路過了一座廢棄的小土城,正好落在一旁的高台之上,俯視軹關要道,若得一千人守住此城,隻怕城下軹道便是有數萬人,也難以通過。

問了許多人,才在一名年老魏將口中得知,這城相傳是商代所修,自有周以來便一直廢棄至今。聽到此,真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再往前走,地勢愈發的險峻,兩旁的高山竟都如高台一般,山頂近乎是平的,綿延不斷,山壁是近乎垂直的,各色斷層清晰可見,好似修鑿而來,若非親見,又怎知大自然竟有如此鬼斧神工?

雖然這還是魏土,但魏軍還是明顯放慢了步伐,第一是山路積冰更加難走,第二是為了安全計,魏軍中每日都派出斥候往前麵和兩邊山崖上探路,以防有人偷襲,畢竟魏侯對自己的小命特別看重,於是這一路上又多了幾十條冤魂。

這幾十裏的路,魏軍竟走了整整兩天,直到入軹道的第二天傍晚,天黑之前,大軍才走出了軹道,兩邊地勢開始平緩,而前麵沒多遠便是軹關了。

正是天要黑沒黑的時候,寒氣上來,剛剛走出險道的人們,望著遠方那已經燃起了指路火光的軹關城,每一個人的心情都放鬆了下來。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在這個時候,魏軍卻遭到了突然襲擊。

的確誰也沒有想到,兩邊都是高山峭壁時沒有遭到襲擊,卻在兩邊都是山林而前麵就是自己的城關時,魏軍遭到了襲擊。

最先響起的是破弦聲,嗖嗖的聲音突然響起,讓訓練有素的魏兵立即緊張了起來,外圍的士兵舉起了手中的盾牌,內側的魏兵緊緊貼在了魏侯的車架之上,迅速圍了好幾層,然而直到嗖嗖的聲音結束,魏兵們卻驚奇的發現,沒有一直箭矢是射向魏侯這邊的。

就在這時卻忽聽啊呀的一道女子尖叫聲響起,魏兵們紛紛轉頭向尖叫聲傳來的方向望去,卻見聲音傳來的地方竟是插著周王旗的天子座駕。

目標竟然是周天子,反應過來了的魏將們紛紛叫了起來,不過圍在魏侯這邊的魏兵一個沒動,動了起來的是巴寧將軍的數百部下,迅速將王室的一幹人包在了中間。

其實就在弓弦聲響的那一刻,王室的一百親衛也動了起來,要組成人牆將他們的大王保衛在中間,但人跳上馬車的速度哪有箭矢飛來的速度快,當親衛們來不及護住車架時,便已聽得箭矢破開車板的聲音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