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紮營度假(3 / 3)

聽見這幾個聲音,秦侯的臉色頓時和藹了下來,“渠梁留守櫟陽,替孤守衛秦國,嬴虔可隨孤一道出征,其餘公子,就留守櫟陽協助太子渠梁吧。”

“諾!”幾人立即改為單膝跪下。而其餘大臣均是跪倒在地,在當今秦國朝堂,秦侯可是絕對的一言九鼎,原因很簡單,對秦侯不服的國內幾大家族,根本就不來朝堂,關於這一點,秦侯也無可奈何,隻能維持著目前這一平衡局麵。

但現在,秦侯看到了希望,或者說終於下定了決心,因為秦侯準備大打勤王旗號,重返中原了。其實早在韓國圍攻洛陽時,秦侯就在猶豫,因為去歲秦國剛剛與韓國結盟,所以秦侯心中有些搖擺,幹脆就兩不相幫。而現在,秦侯終於下定了決心,因為魏侯居然挾持了周天子,圍攻新鄭,這下好了,一次出兵,幫助了兩個盟友,並且最妙的是,敵人恰恰便是秦國的死地,魏國,何樂而不為之呢?

隻是剛剛爭辯的是,是應該出兵河西,趁魏國國內兵乏,奪回河西呢?還是出兵新鄭,解救周天子呢?最終,秦侯一錘定音,出兵新鄭。

秦侯看得很遠,雖然現在暫時放棄了河西,但贏得了兩個盟友不說,還能獲得天子的獎賞,這十分有利於秦國的國際形勢,同樣也有利於鞏固秦侯在國內的地位,並且最重要的一點是,還避免了與魏軍的死磕,因為秦侯相信,魏國動靜太大,齊趙兩國是不會放過的。

所以,秦侯決定了出兵新鄭,但很顯然,這個時代裏,尚還沒有出現圍魏救趙這個成語,不然的話,若是知道了,或許秦侯還要再猶豫猶豫。

與此同時,臨淄齊宮,正沐浴在夕陽中的大齊殿,一位麵露威嚴的中年華服男子,高坐大殿之上,卻是一臉的沉悶,原因很簡單,堂下他的兩名臣子正在激烈的爭論。

爭論的主題自然是要不要立即出兵新鄭,在齊國君臣看來,魏國強搶了齊國進貢給周王室的貢物,便是**裸的挑恤和蔑視,身為東方大國的齊,自然忍不下這口氣。更何況如今魏侯挾持周天子,圍攻韓都新鄭,齊國又怎麼能容忍魏國一家坐大呢?

所以包括齊侯在內,許多大夫和將軍都要求立即出兵新鄭,一來能解韓國之圍,二來能示好於周室,重樹齊國霸主之風,三來也抑製了魏國的強大,怎麼看都有好處。

而反對方也不是不同意這些好處,他們的意見很簡單,齊軍戰鬥力不行,恐怕不是魏軍的對手,對於現在齊國,經曆了幾代君王的混亂,當下應該做的是養精蓄銳,而不是挑恤強國,引來戰爭。

所以齊侯很頭疼,到底該如何,雙方各有各的理由,想想能得到的好處,再想想魏軍的強大,還真的是很難下定決心啊。

很顯然,此時的秦國和齊國都已經知道了周天子就在魏軍之中,但兩個國君的性格和分別在各自國家中的地位,以及兩個諸侯國的迫切需求,決定了兩國的對策完全不同。

而此時,已經成為幾大強國國政談論焦點的周天子,周扁,卻絲毫沒有一點身為焦點的覺悟。舒暢的一場午覺一直睡到夕陽西下,走出帳外,周扁伸了個懶腰,隻覺精神格外爽快。

哎,這段時間真的是閑著了,得找點事做了,還是和樊餘一起練練劍吧,不然這人一懶下來,可就廢了。

想到此,周扁扭扭腰身,便向身邊的侍從問起樊餘的所在了。

立即便有侍從拿手一指,就在小溪邊。

也沒要侍從去喊,周扁信步向小溪走去,不料剛走近,便勾起了一大堆水花,拿手擋過之後一看,這才發現小溪裏,幾名男子隻有下腹兜著個褲衩在玩水,眼見大王來了,紛紛慌忙起身,這才濺起了大量的水花。樊餘赫然便在此列。

對於這種古人所認為的非禮,周扁卻並沒有見怪,而是忽然想起來自己午飯前的一個想法來了。

於是周扁側身問道,“本王想向魏侯多要些篷布,誰人去替本王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