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趙侯身旁是幾位華服大夫,不過趙侯這話卻並不是衝著這些大夫去的,而是衝著那正跪在趙侯麵前三步之遠的一名布衣漢子。這漢子身著麻布粗衣,頭上隨意打了個中原農夫常見的發髻,一臉疲憊,麵色發白,身軀還有些微微顫抖,顯然是經過長途跋涉回來。
這漢子並不敢抬頭,望著地麵恭敬的回答道,“回君上,確實為小人親眼所見,小人及兩名同伴一直跟隨魏軍離開安邑,那魏軍離開安邑後不久便折而向南,直到周室所轄溫邑渡過大河,小人便先行回邯鄲報信了,而那兩名同伴則從別處渡河,繼續跟蹤魏軍去了。”
顯然趙侯得知消息比別家諸侯早,並不是因為邯鄲離安邑距離比較近,而是趙侯比較關心魏軍動態,所以趙國探子還沒確定魏軍最終目的,便返回邯鄲了。
那漢子言罷,便隻聽一陣笑聲。
“哈哈,早先安邑傳言,魏軍要攻打我邯鄲,實在可笑,實在可笑!”趙侯仰天大笑數聲,不過這大殿之中卻並沒有人去在意趙侯的失態。
同樣的是,幾名大夫均是鬆了口氣,打不贏的戰爭,自然還是離自己越遠越好。隻不過這幾名大夫,都沒有主子那般的失態,或者放肆而已。
待趙侯笑畢,一名長須大臣沉聲問道,“魏軍有多少戰車,多少兵士?確實是魏侯親自出動麼?”
那漢子顯然是名專業斥候,立馬就給出了答案,五百戰車,十萬大軍,帥旗打的乃是魏侯旗號。
擺擺手讓這斥候下去後,長須趙臣轉身向趙侯道,“君上,魏軍渡河南下,多半是直奔韓國而去,而一個月前韓軍便在猛攻洛陽,聽聞尚還未攻破,此時魏軍自溫邑至孟津,多半是應周君之請,而剿滅冒犯周王室的韓軍,或許是魏侯臨時改意而放棄攻打我邯鄲,或許安邑當日傳聞便是魏侯故意擾亂天下諸侯視線,以便於出其不意將韓軍堵在河洛之間,以重創韓國。臣以為,不管是何原因,對我趙國均是好事,可以將南防魏國的軍力抽往代州或者中山。”
安靜了下來的趙侯沉吟一番,便立即點了頭,“太戊午果不負我,此番說解的確如此,不管如何,魏軍南下,我趙國無憂也,傳寡人令,樂祚將軍率軍北上,赴代州抵抗胡人。至於中山國,寡人以為還是暫時不要動的好。諸卿以為如何?”
“君上英明!”以趙相太戊午為首的一幹大夫臣子,均拱手稱是。
當今趙國以南乃是魏國,趙國無力南下,便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北方,所以趙侯這一番安排很是符合趙國當今國策,自然便得到全票通過了。也確實是,前方魏國揚言要痛打趙國,著實讓趙國君臣很是擔心了一陣子。
此外也剛剛收到魏國大軍開往洛陽消息的宋衛等泗上小國,同樣也是君臣齊齊鬆了一口氣,魏軍主力直奔韓軍而去,便不會再來找這些泗上小國的麻煩,至少一段時間內是不會的,這些小國終於又鬆了口氣。
再說另一個大國楚國,此時卻也還不知中原消息,自數十年前韓魏聯軍大敗楚軍之後,楚國便將重點放在了東邊的越國和西邊的巴蜀,對北轉為了防守狀態,甚至修建了方城。不過楚國在中原還是有那麼幾個探子的,此時卻也還在路上。
真不知一旦天下諸侯得知魏侯挾持了周天子,拔下韓國兩城,兵圍新鄭之後,都會是些什麼反應。是憤慨魏國跋扈呢,還是拍手稱歡笑說韓國冒犯天子終有惡報呢,抑或捶胸頓足,痛恨自己錯失良機,怎麼讓魏侯就在周天子麵前大大的表現了一番呢?
不過一國優勢兵力圍攻另一諸侯國國都,這可是多年未曾有的大事,搞不好便是滅國之戰,天下局勢變幻莫測。不過此時動蕩漩渦之中的周天子周扁,卻是心情放鬆的很,實際上他此時正在為一個反複考驗人類的難題而頭疼,那便是晚上吃什麼。至於家國大事,天下局勢,怕什麼,有魏侯擔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