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兵壓新鄭(3 / 3)

略有些沙啞的語氣中,透著些無奈。可惜的是,大殿之中鴉雀無聲,半天無人做聲,說實話,大敵當前,沒人願意在這個時候當出頭鳥,而幾位重臣也各自低著頭,不知在想什麼。

片刻後,沙啞的聲音又響了起來,“數日之前,是誰說的我軍自洛陽撤退以後,魏軍不會追隨過來?這不僅追過來,還從大梁偷襲來了,有什麼是魏軍不敢做的呢?”

聽見君侯語氣變冷,韓晁慌忙爬出來跪倒在地,“君上,臣有罪,誤判了形勢。當下之計,魏國大軍集結華陽,臣下以為有兩策,其一是備上禮物向魏侯,向周室請罪,若周王室已封魏侯為諸侯伯長,則表示認可,並立下協議日後聽從伯長國之命,若周王室尚未封魏侯伯長之國,則當麵向周君奏請,封魏侯為伯長。則魏侯心滿之下,必將退兵,而我韓國避免了國都被攻,還可以贏得韓魏邊境數年安穩。”

韓晁話音剛落,另一個聲音便響了起來,“君上,臣下以為不妥,我韓國與魏國同為三晉之一,且同為大國,我國僅僅丟失兩城,尚未大戰,便要向魏國服軟,實在令我韓人不服,況且若一旦率先認可魏國伯長國地位,則我韓國日後必將聽命於魏國,國力受損不說,還定會叫天下諸侯笑話,故而臣下竊以為,上大夫韓晁之計不可。”

一聽見這聲音,不用回頭,韓晁便知道是新鄭將軍韓當,韓國宗室之一,正值壯年,論輩分還比韓晁還矮一輩,不過卻手握數萬新鄭守軍,乃是當今韓侯的親兄弟,向來受重用。

韓晁輕輕的歎了口氣,其實他心裏早就知道自己的主意不會被人所接收,因為當初韓侯帶兵撤回新鄭時,韓晁就建議向魏侯求和,魏軍自然就不會追隨過來,不過卻沒人聽,並且韓侯不光不聽,還把自己的建議和判斷切開來說,自己是說過魏軍不會追隨而來,可那是有先決條件的啊。

隻聽那韓當頓了頓後又立即接著說道,“君上,臣韓當不才,願率麾下四萬新鄭守軍,死守新鄭,若君上能將自洛陽返回的八萬大軍交與臣下,臣下願出城一戰,誓死捍衛我大韓尊嚴。”

聽見這口氣,韓晁又輕輕的歎了口氣。

韓侯卻是微微點頭,並未答話。

這時又有一個聲音響起,“君上,臣下讚同韓當將軍之言,他區區洛陽便能擋住我韓國十萬大軍,我們又何懼十萬魏軍?我大韓守城,絕不會比周室差。”

眾臣尋聲望去,原來是個年輕將軍公子望,這可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殿中群臣沒有一個答話,韓侯也微微的搖了搖頭。

半響沒有人接話,於是韓侯那沙啞的聲音又響了起來,“韓晁,方才你說的有兩策,還有一策呢,說與寡人來。”

“諾,臣下遵命。這第二策便是死守新鄭,同時與新鄭相鄰的城池如新城邑、馬林、山氏和濁澤均封城,再遠處的陽翟和陽城、安陵責令守軍嚴加看守,此外,再遣使向秦國和齊國求救,秦國乃魏國死仇,又與我韓國交好,而齊國乃東方大國,必不會坐視魏國獨大,如此,則新鄭之圍立解。”

韓晁這話音剛落,大殿之中便鬧開了,立即便有人大罵不該向齊秦求援,還有的嚷著不能墜了大韓威風。

聽見耳邊的喧嘩聲,韓晁一臉陰冷,一群自大狂,真以為魏軍是好打發的麼?韓軍連個小小的洛陽孤城都拿不下,還損失了幾萬人,難道就沒有人認識到韓軍的戰鬥力已遠遠不比當初了麼?

片刻後,隻聽韓侯輕咳幾聲,大殿中立即便安靜了下來。不想韓侯絲毫沒有去搭理韓晁的意思,反而抬頭望了望大殿,“公孫頎在哪?上前答話。”

不料韓侯話音剛落,一個尖尖的聲音便響了起來,“君上,臣有一計可退魏軍。”

君上指名的公孫頎還沒答話,不知這是誰竟插言進來了,群臣紛紛向那插話之人望去,就連韓侯也沉下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