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寧越這吹捧,魏侯又是大笑幾聲,顯得心情格外暢快。“寧大夫,本侯已令手下去魏營將大王一幹侍從接來,且昨日的營地今天就要收了,今晚在市丘以南再安營,嗯,大王今日就在市丘城內歇著吧,本侯已令巴寧將軍去找處大宅院去了。”
寧越自然又是彎腰道謝,然後才拉著有些發呆的周扁一起下了城樓。
果然巴寧已經將地方找好了,原來這市丘並不算大,且昨日韓軍倉皇撤退時,城中大戶也逃了不少,所以想要找處宅院還是很快的。
一路走去,隻見兩旁商鋪宅院均關門不開,魏軍正在一家一家的砸門,而有些宅院裏吵鬧異常,卻是有魏兵在往外拖著東西,不用想肯定是些糧食錢財等物。果然是城破之下無完家啊,如果王室沒有準備,那麼隻怕此時洛陽城中便是韓兵在挨家挨戶砸門了。
再往前走,偶爾還能聽見女子的呼叫,搖了搖頭,周扁並沒有去管,自身難保,又如何能去管那麼多呢?不過想想又對魏軍的看法變得差了些,一支有嚴明紀律的軍隊,是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的。但是再一想,或許是魏軍將領示意這麼搞的,因為魏軍不可能長期占領韓國腹地的市丘,那麼便是能搶一點是一點,能強一個是一個了。戰爭,受苦的永遠都是百姓。
忽然周扁又想起了昨日魏軍攻城的慘狀,一萬多韓兵屍體被用來填平了護城河,而魏軍也付出了幾千的傷亡。想到這,周扁忽然意識到魏軍也許也並沒有那麼強大,不然若是兩路大軍配合的好,魏侯明知昨日大梁軍會攻破華陽,昨日又為何要讓魏軍死拚市丘守軍?
或許這並不是魏軍將領的水平問題,而是通信問題,昨日時魏侯想必並不知道大梁軍會攻破華陽,又或者大梁軍攻破華陽竟出乎了魏侯的意料之外。卻不知是哪一種可能,隻有等著看了。
想了一路,直到看到那個宅院的大門時,周扁才來得及感歎一句,這麼快就到了啊。
宅院並不大,但挺幹淨,院子裏原先的人一個都沒有,也不知是昨夜逃光了,還是今天被魏軍請出去了。不過周扁並不會過問,很快,王室的人就安頓下來了。
本來還想在市丘城內走走的,不過看看時間已經快到正午了,隻得作罷。
午飯後卻又是一頓好睡,醒來時下午已經過去了一半,穿戴整齊剛想出去走走,卻聽宅院門外一陣嘈雜。
沒一會便聽寧越進來彙報,“大王,洛陽來人了,是王孫滿大夫來了。”
原來是洛陽來消息了,算算日子也是該來了,周扁頓時將市丘城甩到了腦後,一招手吩咐王孫滿立即進來彙報。
片刻後,王孫滿帶著一名高大漢子躬身走了進來,“大王,臣下受太後與太師之托,特向大王彙報洛陽戰後情況,另外還有太後太師及白相等的信簡,就在門外,大王是先聽臣下口述,還是先看信簡?”這白相就是白圭,周扁離開洛陽時,已經將白圭提為副相了。
“當然是滿大夫先說了”周扁有些迫不及待了。
“諾,臣下遵旨。自大王隨魏軍離去後第二日,太師便下令解除洛陽九門封閉,除了大王離去的圉門外,竟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方才掃平九門障礙,九門大開之後,下午便有列國遊商離去,然後便是一些大商賈的車隊,據白相說他們是去采購糧草了,然後還有些洛陽鄉民離去,同時少師組織城中新兵和民夫清理南城所積累的屍體,竟有數萬之多,在大王離去的第三天太師率群臣送出城去,按照大王旨意集體安葬在洛陽以北的穀城山中,十多萬人送數萬人,竟花了一天時間。”
聽到此周扁點了點頭,“這時間花的值得,孔夫子說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隻可惜本王不能親自送送烈士。”
“大王勿要多想,大王的恩義洛陽子民自知,當日穀城山十多萬人齊聲高呼大王英明,二十裏地外的洛陽城內都能聽到。當天少師還令劉子西和王於飛率一萬士兵以及兩萬鞏邑鄉民前往鞏邑,至天黑方到,著手鞏邑重建,隻是鞏邑已燒成了灰燼,想要完全重建好還是得一些功夫,恐怕得半年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