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大氣的正殿之中,正值中年的齊侯高坐其上,堂下滿滿的都是齊國臣子。
“諸位愛卿,洛陽之事,你們也都聽說了,韓侯竟敢冒犯我王,而我齊田氏深受王恩,是救還是不救?若救又要何時發兵呢?”
“君上,匡扶王室,申大義於天下,正是昔日齊桓晉文之業。年前田平代我主拜見王室,為我主求一方伯而不得,如今卻正是時候,若我齊師能驅趕韓軍,光大王室,則方伯之位,諸侯長之名,則必得也!”齊侯話音剛落,堂下便閃出了一名貌美的年輕士子,眾人一看,原來卻是素有鬼才之稱的鄒忌。
這番話說的是堂堂正正,不過齊侯卻是輕輕搖了搖頭。
鄒忌退下後,又上前了一名年輕士子,拱手道,“君上,臣段幹明以為,莫若不救。”
齊侯倒是一下來了興趣,“哦,段子,卻是為何?”
“君上,其一,王室並未派人前來求救,如今我國探子都已將消息回報,如若王室來人,則早應到達,既然王室不需,我們又何必勞師動眾呢?其二,臣下以為,王室有足夠的能力自保,王室軍隊之戰力恐怕還將超乎我們的預料。”
“此話怎講?”這下不光是齊侯,滿堂上下都來了興趣。
“情報說王師軍隊以一萬敵韓軍兩萬,半渡而擊,斬首韓兵近一萬。然而前不久田平回命,以及有探子回報,均表示王室共有軍隊近一萬人。照王室重回洛陽的時間以及洛陽城的大小來看,這個人數應該是可信的。而韓軍來襲時,王室怎麼可以放任洛陽無兵可守,而傾其全部兵力至鞏邑迎敵呢?要知洛陽城中不服王室的貴族大有人在。一萬人又要鎮守洛陽,又要分散成周孟津兩地,所以,臣下以為,王室能動用的最大兵力為五千人。斬首一萬人雖誇大其詞,但能以五千人逼退韓軍兩萬大軍,王室軍隊之戰力可見一斑。”段幹明緩緩說道。
段幹明話音剛落,滿堂中頓時議論紛紛,一刻鍾後方才停息。
“寡人決定,我齊師按兵不動,但需時刻關注洛陽之事,一有動靜,寡人要以最短的時間聽到消息。”齊侯沉沉的聲音做了最後的結論。
“諾!”整齊的答應聲,回蕩在高大的殿堂之內。
同樣剛接到鞏邑大勝消息的,還有西陲之地的櫟陽。
櫟陽城在西周都城岐周正東,魏國侵占秦國的河西之地的西邊,乃是戰略要地,史書上有稱,北卻戎狄,東通三晉。此時正是秦國都城,當今秦公好武,繼位後為方便防備魏國,便將國都搬到了秦國麵向魏國的最前線,大有不死不休之意。
略顯簡陋的宮殿之內,傳出了一名年輕男子的聲音,“君父,君父不可啊!”
“為何不可?”被自己的太子嬴渠梁抱住,渾身披掛的秦公師隰大吼道,“如今王室受辱,正是我秦師東出之機,有何不可?”
話說秦公一聽聞韓軍襲擊王室之後,便立馬取來長戟,披掛好全身盔甲,便要出門集結大軍出征。其實這櫟陽與其說是國都,倒不如說是個軍事重鎮,便是宮殿中也更像是個兵營,有勵精圖治,立誌想要收複河西之地的秦公在此,這點倒也不難理解。
“我與王室有合作,我也不想王室陷入困境。但是王室軍隊不是在鞏邑大敗韓軍了麼,再說我秦國又剛剛與韓國結盟,立即便討伐之,隻怕討好了王室,卻失去了天下諸侯之心,得不償失啊,君父!再說我們的主要敵人是魏國,我們還是靜觀其變吧!”
“哎,也罷。”被勸說了許久之後,秦公方才丟下長戟,長歎了一聲,老秦人何時才會收回河西,去除魏國強加來的恥辱啊!
洛陽,正可謂是牽動了天下諸侯之目光,然而還不待韓軍有大的動作之時,發生在魏國安邑市井上的一件事,卻突然將世人注目的焦點轉移到了自己身上,也更是引得列國之間的新一輪紛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