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自己是學工科的,什麼工程控製什麼微積分啊電機啊,在這個時代裏都沒有用,想不到好主意一時竟有些惱怒起來,難道真要將冷兵器的終結者火藥弄出來麼?對於**,周扁實在是太熟悉了,不就是硫磺、炭粉和硝麼,硫磺是天然便能生成的礦石,在嵩山之中便見到過,碳粉不用說了,本以為最難找的硝石也在一次見到王室工匠製作皮甲時見到了,不過在周扁的心中還是極其不願意讓火藥提前來到世上,因為這個劃時代的發明將改變整個世界的格局,如果掌控不好甚至會毀滅一個時代,若是沒有了強漢盛唐的中國還是中國麼,所以周扁不想這大的格局上改變世界,於是火藥一事始終被周扁放在了最後的備選。憑借自己多了兩千年的曆史見識,難道還玩不贏一群古人麼?周扁的心中也還是有一股豪氣的。
正煩惱之間,忽見一個白衣小胖子跑了過來,嘴裏嘟囔著,“大王,不公平,樊隊正用的是鐵劍,我用的是大王賜的青銅劍,每對擊一下,我的劍上便是一個豁口,這不是我劍術不高,而是劍本身不行。”
白無病在這裏也呆了些時日了,少了父親的管教,也放開了許多。天天跟在周扁屁股後麵跑,又沒人逼著讀書,便時常和樊餘他們玩在一起,大家都很喜歡這個心直口快的小胖子,所以很快就打成一片了。
聽到白無病的話,周扁頓時眼前一亮,王宮之中藏的那一塊塊鐵錠便浮現了出來,若是都能練出來多好啊,一把上好的鐵劍砍開青銅盾那是輕而易舉,利兵在手遠勝過苦練劍法,能迅速提高戰鬥力,白無病說的也不無道理。
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便好辦了,哄走白無病後,周扁便沉思起來,上次便見過洛陽的子不遠煉鐵製鐵鍋,好像隻是鑄造工藝,而他們也不知道鍛打,再加上聞名後世的炒鋼法這時也沒聽說過,看來還真是大有發展空間,想到此本來無聊躺著的周扁喜得一躍而起,倒是嚇得身旁的護衛措手不及。
既然太後不讓自己出宮,那便把宮外的東西搬入宮中來,這便是周扁的應對措施了,於是大王一聲令下後,便有大批的護衛和奴役忙碌了起來,又從洛陽召回了子不遠,將煉鐵爐子按照周扁的要求改造之後,周朝的第一座高爐在王宮之中誕生了。
這些時太後也時常來看看,對於周扁搞出的這些新奇玩意倒是沒有出聲反對,本以為還要費些口舌說服太後的,不想卻是省了周扁不少事。於是七月中旬的一天,正是驕陽似火的日子,令監甲取來幾塊鐵錠後,大周的第一座高爐開始運行了。
為了提高爐溫,周扁發明了鼓風機,設計了出風道,再用鼓風機將磨細的碳粉吹入,果然好使了許多。至於高爐內部,則也有一座鼓風機吹風,這是幫助生鐵中碳被氧化,另外還設有一根長長的鐵棒伸到融化了的鐵水之中去攪拌。吹風和攪拌這兩個小小的步驟,便是炒鋼法的精髓了。
雖然夏日炎熱,高爐之旁更是溫度高的讓人受不了。忙碌的幾名大漢都光著膀子,汗如雨下,在護衛的再三勸說之下,周扁才離開了這熱火朝天的爐旁,回到屋中等待。好在沒等多久,第二日便有好消息傳了過來。子不遠本來就是會打造兵器的,宮中的匠作也知曉方法,所以第一爐鐵水便被打造成了幾隻鐵棍。冷卻之後送到王架麵前,周扁揮舞一下細細看來,果然多了些韌性,宮中的師傅自然都是識貨的,紛紛稱讚不已。不過周扁仍不滿意,又傳以鍛造之法,令其捶打成劍。周扁知道的鍛造法就是將鐵棍燒紅了來反複捶打,待其溫度降低到不紅之時,再在冷水中浸一浸,冷卻之後再回爐加熱,燒紅後再重複這個過程,記憶中後世漢唐的百煉鋼就是如此得來的。
等到第一把百煉劍送到周扁麵前之時,已是八月初了,百煉劍便是經曆了一百次的反複鍛打和蘸火的過程。也虧得宮中匠作換人不停爐,日夜捶打,這才搶著生產了出來。這把百煉劍約有周扁胸前高,還是參照了青銅劍厚重的樣式,不過卻是白光閃閃,甚至劍身之上還有一些細細的紋,那便是蘸火之後留下的紋路了。反複捶打了之後又用磨石細細打磨,這才成了現在規整的模樣,二十幾人忙了半個多月這才造出一把來,可見在純人工的環境下,其難得程度還是相當高的。
命令周密拔出腰間青銅劍來,周扁深吸一口氣,用力揮下,隻覺兩劍交錯之時,竟猶如砍在泥土之上,這可是兩個時代的對決,隻見那鐵劍不受阻礙的順勢而下,再看時青銅劍卻已成了兩半,咣當一聲那是前一半劍鋒落在地上。
半響滿屋子裏隻剩倒吸涼氣之聲,好半天之後反應過來的眾人方才喝其彩來,激烈彩聲直衝雲霄,直似要將屋頂掀翻了。如此巨大的差別,如此激動人心的時刻,隻怕在場的許多人一輩子都會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