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薑山人二三事(二)(2 / 2)

高中以後,因為住校所以回家的次數少了,我也曾經幾次找過這本書,那時候對文言文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沒找到,問父親,父親說:沒了,小孩子不要看些這個。

高密風俗,結婚需家長找人“查日子”,就是根據男女雙方年齡、出生年月日、生日時辰、名字、屬相及雙方父母的一些資料等來推算什麼日期結婚合適,會帶來一生好運。這個在我們當地非常講究,一般都是找在這一行很有名望的長者來查。當然,對於該長者的答謝禮也很豐厚,肉、魚、酒是不可少的,到後來也有直接給錢的。

村裏人找父親查日子也是個偶然。父親一朋友,我們本村的,他兒子結婚,剛好原先村裏查日子的長者去世了,也不知道他怎麼知道父親可能懂這個,再三請求,父親摸不開麵子就給查了。後來,他這朋友就到處誇父親查的好、查的準,比原先的老先生都要好。

父親是個很好說話的人,雖然他不願意,但別人有事求到他的時候他總會幫忙,不僅僅是查日子。當然,你也推脫不了,鄉親們一句“你給誰誰誰查了,怎麼不給我查?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啊?”直接把父親的話堵死,沒辦法,開了頭就打不住。

就這樣,父親查日子就傳開了,不光本村,十裏八鄉的家裏有孩子要結婚的鄉親們都來找父親。而且越傳越神,甚至傳的有點離譜。可忙壞了母親,別人送來的答謝禮,父親隻留下一點,剩餘的母親晚上都給人家送回去。一點不留是不行的,我們這裏講究這種事是不能白用人的,一定要答謝,一點不留是要翻臉的。

那時我上學住校,不常回家,對這些事情也不怎麼在意。當時也就當笑話聽吧。父親有時候也無奈的搖頭。

父親的口碑在村裏非常高,不僅僅在於查日子這件事上。父親去世的時候,全村基本各家各戶都來了,要知道我們家的戶門很小,加上叔伯的也就三戶人家算是本家。村裏大多戶與我們家原先都沒有紅白事的來往。

父親去世的時候,母親拿出了那個手抄本,手抄本最後也就隨父親一起入土了。當時我哪有心情關心這個啊。

後來我也曾猜測,父親的這個手抄本是不是跟鍋台莊這薑山人有關,結果當然是沒有頭緒。正好今天來出門,順便問下表叔,看看他知道不知道。

跋山涉水,騎著摩托蹀躞了三十裏路,終於到了表叔家。按照國際慣例,節日問候、噓寒問暖、三堂會審(一般都是對我,什麼工作情況、工資待遇、有麼有對象啊什麼的,我最怕這個,滿腦門子漢啊)、未來展望等等,這一個套路下來基本上就快到上菜喝酒的時間了。

所以說,出門混點吃喝也不是那麼容易滴。

(本章完)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