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這些熟悉的人們打過熱情的招呼後,他沒有絲毫停留,邁著急切的步伐徑直朝著自己親愛的爺爺奶奶家奔去。

此刻,趙建軍那慈祥可親的爺爺奶奶對此毫不知情,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孫子竟然就這樣突然出現在眼前。當趙建軍終於來到奶奶家門口時,遠遠地便望見奶奶正端著一個大大的木盆,彎著腰、低著頭,全神貫注地蹲在地頭裏辛勤地摘著新鮮嫩綠的蔬菜。

望著奶奶那張被歲月刻下深深痕跡的蒼老麵龐,趙建軍不禁心頭一酸。他深知,奶奶在這淳樸的農村裏每日都要操持各種家務農活,日子過得十分艱辛勞累。

其實,孝順的趙建軍早就有過將奶奶接到繁華熱鬧的城市裏一起生活的想法,好讓她能夠安享晚年,不再如此辛勞。然而,他心裏也非常清楚,爺爺奶奶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大半輩子,對這裏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深厚的感情,而且他們早已習慣了鄉村寧靜而簡單的生活節奏,所以無論如何,他們根本就不願意離開家鄉去到陌生的城市裏去享受所謂的舒適生活。

他們爺爺奶奶那一輩,家裏的每個人可都分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田地。

倘若這些年輕人真的離開了農村,去到繁華喧囂的城市闖蕩,那麼曾經分配給他們的土地將會無人問津、荒蕪一片。回想那個時代,大多數地方依然實行著集體農莊製度,人們依靠辛勤勞作掙取工分,而後根據工分多少從大隊領取相應的糧食作為勞動成果的回報。然而,如果他們選擇走進城市,就意味著將與這一傳統的生產方式徹底割裂開來——既無法再獲得工分,自然也就難以分到賴以生存的糧食。

盡管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確實非常辛苦,但隻要勤勞肯幹,一年下來至少能夠保證基本的溫飽需求,不至於忍饑挨餓。如此看來,即便農村的生活充滿艱辛和汗水,卻也有著它獨特的安穩之處。

假如真的進了城裏生活,那就意味著失去了獲取工分的機會。而且由於是農村戶口,在城市裏連基本的供應指標都沒有。對於農村家庭而言,如果有人進城居住,無疑會成為沉重的負擔。要想維係一家人的溫飽問題,往往隻能選擇前往黑市購買糧食,就像賈家那樣。

說到賈家,其中的賈張氏便是擁有農村戶口的典型例子。盡管她在農村的田產每年能分得一定數量的糧食,但這些遠遠無法滿足她的食量需求。正因如此,秦淮茹她們一家過去常常不得不在黑市采購糧食來度日。

之前,當賈東旭在世時,他們家中僅有他一人持有城市戶口,僅僅依靠這一份指標所提供的糧食份額,怎麼可能足夠養活全家老小呢?這種情況使得賈家在糧食供給方麵始終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困難。

要知道,那時候賈家的好幾個孩子,他們的戶口都是跟著秦淮茹走的呢!而秦淮茹本身就是農村戶口,按照當時的規定,孩子們自然也隻能隨其母成為農村戶口啦。然而啊,就在那個時候,街道其實是有著一定數量的指標存在的,如果賈家願意去爭取一下,這些孩子完全有可能將戶口改成城市戶口喲!隻可惜呀,賈家覺得這事兒太過繁瑣複雜,需要跑這兒跑那兒、辦各種手續,實在太麻煩了些,於是便果斷放棄了這個機會,最終就沒給孩子們把戶口給改過來。話說回來,當時的情況跟如今可大不一樣咯!那會兒可不像現在這樣,糧食供應如此緊張。正因如此,那時的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之間,並沒能體現出特別顯著的差異來。不管是生活物資的分配還是其他方麵,都沒有那種讓人一眼就能看出巨大差別的地方。

後來出現那一段艱難困苦的時期,糧食饑荒突然降臨,全國上下陷入一片緊張與焦慮之中。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政府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於是開始實行按需分配糧食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