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幸存者們可以通過【庇護所】功能在野外的任何地方生成出一座木屋,盡管前提是向係統支付足夠的資源,但真正讓這個功能變得幾乎無所不能的,是它沒有任何地點限製的自由度。
但是,這種自由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個人領地的界定和管理。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領地櫃應運而生。
這是一種特殊的建築物,它的功能是劃定和保護幸存者的私人領地。
隻要幸存者在野外的一片土地上放置了領地櫃,那麼在其領地櫃輻射的範圍內,其他幸存者就無法在該區域內建造任何建築物。
這個規則確保了每個幸存者都能夠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同時也避免了潛在的領土衝突。
除非第一個放置領地櫃的幸存者主動將自己的領地櫃權限分享給第二個幸存者,否則後者將無法在該領地內建造任何東西。
當然,第二個幸存者也可以選擇緊挨著第一個幸存者的領地放置領地櫃。
但餘風覺得沒有人會願意跟陌生人做鄰居,特別是在現在這種時候。
不過在餘風翻看區域聊天頻道的時候,可把餘風看傻眼了——這麼做的人好像還不少。
單單是宣揚共同發育的人就有差不多十個人,他們有的是已經成了鄰居,有的是認可這一觀點,還有的幹脆就是閑著沒事幹,跟著起哄呢。
餘風的目光最先鎖定了那兩個已經成為鄰居的幸存者,他們一男一女,男的看頭像有四十多歲,女的看頭像才二十歲出頭。
他們最先的發言就是呼籲大家要互相幫助,然後就是男的講故事,女的在那附和,最後演變成了一起吆喝售賣掛在交易市場上的商品。
餘風盯著投影光幕上的文字消息,眼神中流露出一絲驚訝。
那些話語的成熟和深沉,讓他不禁一愣一愣。
從那女幸存者發出的消息內容來看,她的言辭和表達方式似乎與她的年齡並不相符,完全沒有20歲女孩應有的輕佻和活潑,反而透露出一種歲月沉澱後的穩重和智慧。
餘風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世界殘酷的生存環境,讓那位年輕的女孩不得不快速成長,提前擁有了超越她年齡的心智和見識,又或者是這背後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但餘風也懶得深究,因為對他來說,這兩天唯一遇到的幸存者,估計墳頭草都長出來了。
繼續翻看區域聊天頻道,餘風得知了不少人的開局似乎都非常不好,他們有的人開局要麼是資源單一,要麼是壓根就無法生存。
餘風總結了幾種常見的開局:
第一種常見的開局就是大草原,開局在這裏,隻有運氣好的幸存者附近才有河流、樹林,運氣不好的直接就是一望無際的草地。
這開局附近有樹林,木頭資源解決了,其他都能去交易市場換;而開局附近有河流,水資源好歹解決了,就是要看河裏有沒有魚能夠提供食物;那一望無際的草地開局,真就啥也沒有,別說建家了,隻能祈求能夠遇到那麼一兩隻動物。
餘風覺得自己如果真開局在那一望無際的草地上,第一個要做的事情肯定就是換地方,哪怕消耗大量的時間在換地方的路上,他也得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