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3(2 / 2)

又好奇地問,“總導演不參加後期製作,對片子影響大嗎?”“教授,你們學校,名教授和助教講課水平一樣嗎?”聰明的演員反問。王扶林做《藍眼睛黑眼睛》總導演,先用幾個月的時間寫出導演闡述、分鏡頭劇本,再嚴格地挑選、訓練演員,然後,親執導筒,盯在現場,精益求精拍兩個多月。按雙方訂的按集付酬合同,開拍給總導演一半,拍完給另一半。王導演離去時,餘下的報酬,拍攝方不提,王導也不提。飄然而去,絕不斤斤計較“阿堵物”,真是大導演,大手筆,大脾氣。淡化和強化從《藍眼睛黑眼睛》劇組離去的王導演極力淡化這個劇。山東新聞界的朋友們一直想大張旗鼓宣傳這劇,王導演的方針是:大體拍完、心裏有底時再宣傳。記者們卻按捺不住頻來“探組”。

劇組剛到濟南,山東電視台就派個拍攝組來拍專題。劇組拍得熱火朝天,導演正高興,談話中心完全圍繞《藍眼睛黑眼睛》:小說多有意義,人物多精彩,語言多生動,演員多理想王扶林隻談《藍眼睛黑眼睛》,絕口不談他過去的過五關斬六將。王導演離開《藍眼睛黑眼睛》劇組時,又有好幾家媒體采訪。有趣的是,記者們因為《藍眼睛黑眼睛》安排采訪,王導演卻一個字都不涉及這部戲!

報紙電視出來的鉛字或圖像分別是:齊魯晚報:王扶林導演關於金錢和製片關係的談話;濟南時報:王扶林導演關於曆史題材不能隨便亂編的談話;山東電視台“文化傳真”:王扶林導演對曆史題材的看法我看看這報紙,瞧瞧那電視,既心領神會,又像看西洋景,樂嗬嗬地對家人說,瞧,大導演現在假裝對《藍眼睛黑眼睛》不屑一顧。可憐的“王扶林臭老頭兒”!

顯而易見,王導演因為“藍眼睛”生氣,他在淡化這部戲!

這是可以理解的,他,一個中央電視台大導演,因為導這麼部地方台的戲居然受了氣,當然得把他的價值找回來:他的價值不在於這部戲而在於三國紅樓!

幾位好心的朋友告訴說,當導演和製片發生矛盾時,你這個“小說原作者”最該做的是,千方百計為雙方調和矛盾,苦口婆心給雙方化解矛盾,讓他們消除對立或者說消除誤會,全心全意,同心同德,把片子拍好,把片子的宣傳搞好。為什麼?這還用問?傻瓜都明白:導演拍的是你的小說,你得想盡一切辦法,維持局麵,把片子善始善終地拍完,讓這個片子紅起來,也讓小說和小說作者進一步紅起來。而我這個“小說原作者”怎麼做的?我不僅沒給雙方做“泥瓦匠”,還火上澆油似的,把導演和夫人帶離了濟南。坧癉孝名有彝餘第六輯聯姻影視有位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導演淡化這部戲,你怎麼也幫著淡化?你這不是起勁地自己拆自己的台?世界上有你這樣的傻瓜嗎?我回答,導演淡化這個劇,是因為,用我們青州俗語說他“不指望這塊雲彩下雨”,我淡化這劇,因為我不得不淡化,導演因為拍我的小說傷了心,我再對他“牛不喝水強按頭”讓他違心地唱完這戲?不合人情。何況這電視對我,用“阿(?同誌”邏輯來看,好比中國人過春節沒買到美國火雞一一有它也過年,沒它也過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