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起:
任往事在追逐命中局誰翻覆
雲起處揚幾度榮與枯
史冊間一筆書萬人哭
誰胸懷萬裏雄圖卻作繭自縛
誰聲色不宣白龍魚服
愛恨盤桓或躑躅
到頭都輕若無物
六國興亡八方風雨又何嚐在乎
一廂情願的傾慕
萬人之上的孤獨
如何起步這隔世的征途
如何肩負這一生的榮與辱
如何顛覆這一注的贏與輸
……
世間總有一些我們覺得理所當然,卻大錯特錯的事。當我們覺得世界好像就是這樣的時候,又總會出現意料之外的事。那究竟什麼才被稱得上真實,什麼又被稱為虛假,人的一生究竟在追尋著什麼,我想總有我們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吧。
14年前的一個普通的新月之夜被世人稱之為混厄之夜。隻因為這一天發生了太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災難:地震、洪水、海嘯、火山噴發、森林大火等等。所有可以被人稱為災難的意外都在那一天集中爆發了,沒有人知道那一天究竟死了多少人,而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政府竟然沒有在前一天作出任何的預警。事實上根本沒有人知道那些災難是怎樣爆發的,即使事後政府組織了不下幾十隊的專家對這些事件進行了仔細的調查,結果也是無疾而終。
聖德孤兒院坐落於B市市北山區一個遠離城市喧囂卻並不偏僻的地方。它是三十年前由一位美國華人出資建立的,也是B市的第一所孤兒院。
而之後隨著這座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在市南正好成與它成對角的地方,由當地政府出資也建立了一所孤兒院。這所孤兒院比起聖德孤兒院看似要合法的多。但在當地人大心中,卻是聖德孤兒院要更深入人心一些。
於是這算是,這座城市僅有的兩所孤兒院了。而現在這兩所孤兒院也馬上要合成一所了。確切的說,聖德孤兒院要消失了。對於聖德孤兒院有著深深的感情的人自然因此愁苦,因此不舍。然而卻無法阻止它要消失的命運。
近年隨著市北旅遊景區和高檔住宅區的開發,聖德孤兒院坐落的地方的地價已經漲了數倍,那裏成了僅次於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方。而正好位於開發區中心的聖德孤兒院便首當其衝的成為了重點遷移對象。再加上這個國家的法律,私人孤兒院的不合法性,它實在沒有了不被移走的理由。
然而接受這一切又豈是件容易的事,60多歲的老院長林凱先生不由得愁白了頭,雖然他原本就已經夠白發蒼蒼的了。他在這裏生活了半輩子,半輩子都在和聖德打交道,半輩子都投入到照顧這些孤兒的生活中了。而且這所孤兒院對於他來說也遠有著更深的意義。
因為這所孤兒院不但凝聚著已經去世的老爺的半生的心血,是遠離故土的老爺最後的牽絆,而且這裏也有著他半生的回憶和在此長大的孩子們的幸福。這裏就是那些孩子的家,就是他們的根啊,無論他們飄了多遠,當他們想停下的時候,這裏就是接納他們的地方啊。
他真的能將這裏交出去嗎?不,他做不到。可是,政府和開發商已經下了最後的通牒,就連遠在美國的少爺也在勸自己放棄這裏回美國。他究竟該怎麼辦呢?究竟怎樣才能留下這裏呢?
40多歲的看護陳餘,在這裏已經工作了有20年。當年大學剛剛畢業的她,沒有選擇到一所國企去工作,而是偶然的一次機會來到了這裏,雖然當初隻是作為一名義工來偶爾幫幫忙,但誰知竟因為放心不下這些可憐又可愛的孩子,而在這裏一幹就是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