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彌天 意誌的對決(3)(1 / 2)

連中三彈的“俾斯麥”號,這次真的濃煙滾滾了!

碩大的、受到320毫米重甲保護的一號炮塔,也就是德軍官兵們稱呼的“安東炮塔”,卻失去了往日的威武。它正麵靠左下方的位置上,豁然留著一個焦黑而明顯的大凹坑,這種顏色顯示出它曾經曆過的高溫。兩根粗直的炮管不再像平時一樣高昂,它們無力的向下垂著,炮口幾乎碰到了甲板,而用來防止海水滲入炮管與炮塔之間間隙的帆布,現在隻剩下少得可憐的幾片燒剩的碎布。

在艦舷介於水線和甲板位置,也即是主裝甲帶的邊緣,更大的凹坑呈現出相同的焦黑色,一條自上而下、長約一米的不規則裂紋隱隱可見,漆黑的液態物正汩汩的從裏麵流出——在國際上擁有極高聲譽的德國鋼鐵,在品質上確實一流,但麵對大口徑炮彈的貼近式爆破,再好的鋼鐵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反應。

這時候,艦上最為慘烈,也是濃煙最為集中的地方,莫過於4號150毫米副炮位置!幾十噸重的炮塔連同兩門150毫米炮已經不見蹤影,嗆人的黑煙正從炮基下方的通道裏噴湧而出。在它前後相隔數米的位置上,兩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的炮座雖然還在,炮管卻以令人驚訝的幅度扭曲著,原本堅守在那裏的炮手們,幾乎找不到一個幸存者!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恐怕沒有幾個人願意以擊沉敵方一艘重巡洋艦的代價讓己方的旗艦接連遭受打擊,然而就在英國人開始為自己的“精明買賣”感到興奮的時候,堅韌的德國人很快還以顏色:在五艘德國戰艦的持續“圍攻”下,“喬治五世”號竟在短短兩分鍾之內連續吃了幾發炮彈:一發中等口徑的炮彈——從破壞力上看應該是11英寸或者更小一些的艦炮發射的穿甲彈,首先擊中了這艘戰列艦的艦橋上部,將頂部觀測塔連鍋端掉不說,還將這艘戰艦的雷達以及無線電天線一股腦兒炸飛。緊接著,一發11英寸的穿甲彈打中“喬治五世”號的艦首,雖然沒有斬斷它的艦首旗,卻在船錨位置炸出一個口子,當然,這對戰艦航行和作戰本身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不過接下來的這發11英寸炮彈可就讓英國人有些頭疼了,它徑直落在了三號炮彈的炮座位置,盡管無法穿透厚重的炮座裝甲,卻在被彈開的一刹那發生了爆炸,進而讓這座裝有4門14英寸主炮的碩大炮塔無法正常轉動了!

另外兩枚炮彈,由於口徑相對較小——估計都是歐根親王號的8英寸艦炮所為,盡管接連在艦上爆炸,實際上並沒有造成太大的破壞。不過,服役還不滿半年的“喬治五世”號上層建築這次算是徹底毀容了,七八座高炮報廢不說,隨艦搭載的水上偵察機也在炮戰中化為灰燼。

英國艦隊集齊炮火攻擊“俾斯麥”號,五艘德國戰艦在1.5萬米的距離上死死咬住了遍體鱗傷的“喬治五世”號,以傳統方式進行的海上決鬥空前的慘烈。雙方又交替進行了幾輪炮擊之後,德國人還是憑借高出一籌的射術搶到了先機!

隻剩三座主炮塔尚能戰鬥的“俾斯麥”號,依然擁有可怕的攻擊力,它的15英寸艦炮不愧為德國海軍目前威力最強的“大殺器”,一枚準確命中“喬治五世”號艦橋的穿甲彈,竟硬生生的撕開了15英寸厚的裝甲,貫穿進入方形艦橋內部!猛烈的爆炸,看上去幾乎要把這艘戰艦從中間炸裂一般,位於裝甲指揮室上部的裝甲觀測室和射擊指揮室加起來至少有一千噸重,卻原地直立的蹦了起來——高度可能隻有區區數米,落下來的時候卻伴隨著鋼鐵扭曲的刺耳聲音向甲板倒去。這一下,幾座光學觀測儀和5.25英寸的副炮統統遭了殃,順帶卷走了上百名英國艦員的性命。

失去了半截艦橋的“喬治五世”號,就如同丟掉了王冠的國王一樣落魄,無法轉動的三號炮塔像是一把卷刃的劍,已經不能再對德國艦隻構成有效威脅了。麵對如此狀況,英國艦隊的旗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向“喬治五世”號發出了“準許退出戰鬥”的命令,但德國人豈會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

沙恩霍斯特號和兩艘德意誌級加起來多達21門11英寸艦炮,儼然成為德國艦隊的一大主攻點,它們精準而快速的炮火命中率明顯壓過俾斯麥號一頭,殺傷力又較歐根親王號的8英寸艦炮高出許多。眼見“喬治五世”號試圖轉向脫離戰鬥,它們連連打出精準的齊射,11英寸的穿甲彈像鞭炮似的接二連三的砸向落寞的國王,隻一會兒功夫,那艘造價超過3000萬英鎊的新式戰列艦便燃起了熊熊大火!

最後,俾斯麥號姍姍來遲的一發炮彈終於打啞了“喬治五世”號配備4門14英寸炮的一號炮塔——帶著巨大的動能的穿甲彈,竟然貫穿了其406毫米的正麵裝甲,並在其內部引發了猛烈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