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萊茵之歌 爭鋒相對(1 / 2)

位於法國西北部的聖馬洛灣,形狀就像是一口朝上的大湯勺,狹長的科坦丁半島便是這湯勺右側的把柄,勺子的主體深深嵌入法國大陸,原為英皇領地、後被德軍占領的海峽群島則像是湯勺中盛器的豐盛食物。在經過了冒牌德軍轟炸機的雷擊事件之後,艦體安然無恙的“俾斯麥”號率領其他德軍艦艇繼續沿著科坦丁半島西安南下,兩個小時後便已深入到聖馬洛灣的最南端。這裏是英吉利海峽的最寬處,從法國海岸的聖馬洛港到對岸的波特蘭足有220公裏,這段距離即便目前最快的艦艇也要走上3個小時,噴火戰鬥機從最近的英國機場飛來需要大約30分鍾,而駐紮在科坦丁半島和聖馬洛灣周邊的德軍戰鬥機隻需要短短十分鍾就能趕到。

盡管英製18英寸航空魚雷未給“俾斯麥”號造成重大損傷——尤其沒有威脅到它相對易受攻擊的槳舵,德軍上下還是驚出了一身冷汗,在此之後,艦隊及與之配合的空軍部隊均大幅加強了警戒力度。當艦隊在海峽群島西南海域遭遇一艘英國潛艇時,空軍就非常協調的將襲擊者驅走,確保了整個德國艦隊的安全!

下午3點左右,海麵上的雨勢又漸漸大了起來,按照眼下的情形,德國艦隊天黑後不久便能安全抵達法國西北部設防嚴密的布雷斯特港。此時此刻在那座原屬於法國的重要軍港內,一艘艘經過臨時改裝的法國漁船、拖船和貨船正在重新調整位置,它們有的通過自身動力駛抵港口兩側下錨,有的則在駁船的牽引下在港內其他位置用纜繩固定,這些船隻建造年代、噸位和結構不盡相同,但眼下它們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共同點,那就是船上或多或少的裝備有高射炮——或是德國陸軍普遍裝備的單、雙管37毫米輕型防空炮,或是炮身極其修長、特征明顯的88毫米重型高炮,抑或是從法軍手裏繳獲的其他口徑的防空武器,它們與充足的彈藥一並配置在這些大部分已有數月沒有出港的船隻上,再配以從陸軍、海軍和空軍抽調的炮手。待一切準備妥當之後,保衛布雷斯特的便不隻是駐守港口周邊的31個陸軍高炮連、4個海軍守備團和1個空軍戰鬥機大隊,70餘艘船舶以及上麵的近200門火炮成為保衛港口核心區域的新增防線,更加獨特之處在於它們可以根據形勢要求很快變換自己的戰鬥位置!

德國人按部就班的實施著計劃,海峽對麵的英國人則完全是另外一種處境。同一個下午,在英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倫敦,傾盆大雨下的街道上行人寥寥、冷冷清清。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德軍對英國本土的空中攻勢已經逐漸漸弱到一個不足以影響大局的程度,但晝夜空襲並沒有完全停止,殘破如廢墟的城市還有待大規模的重建。至於丘吉爾和他的戰時內閣,目前仍呆在距離唐寧街僅幾步之遙的地下指揮部裏。

在這個位於地下50英尺、占地6英畝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掩體中,最多時曾有2000多人一起辦公,這裏潮濕、擁擠,但至少要比地麵安全許多,隻是當高官們聚集在一起絞盡腦汁謀劃如何擊敗德軍時,桌子下往往還有老鼠跑來跑去。

“人都到齊了?那好吧!”

副官再次進來報告時,丘吉爾終於依依不舍的把自己的目光從牆上那副軍用地圖上挪開。這區區十幾平方米的狹小空間裏擺放著一張單人床、一個夜壺和一張折疊桌,桌旁的角落裏堆放著一疊玻璃幻燈片和許多空中拍攝的照片,地上散落著一些圖釘、鋼筆、墨水瓶和五顏六色的線頭,居住性也許還比不上德國遠洋潛艇的艇長室,但這裏卻是大英帝國首相長期居住的地方。是慘淡還是堅毅,曆史自會有曆史的論斷。

在這個被分隔成150個房間的大型掩體指揮所裏,丘吉爾的生活環境還屬於頂級的,其他在掩體裏做日常工作的人,如打字員、清潔工,通常都和軍官們擠在一起,有時一個房間竟住了30人。長久不接受日光照射會使人體內的維他命D嚴重缺乏,這些“穴居人”隻能靠掩體中的太陽燈享受一下“日光浴”,而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整個地下掩體裏都沒有下水道!

用來舉行重要會議的房間就在距離丘吉爾辦公室幾步之外的地方,那裏平時是軍官們休息的場所,碰到重要會議室則會臨時改成會議室,這樣的條件自然不能和白金漢宮裏的豪華宴會廳相提並論,而且一旦與會人員超過12人,剩下的就得站在一邊“旁聽”了,因為這有限的空間實在無法容納更多的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