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進攻日本本島(1 / 3)

青山中俊錯了!

他犯了大錯誤!

日本國,福岡,福岡市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距離日本主要都市大阪、江戶、劄幌以及釜山、漢城,以及大明京師和山東諸城的距離都很接近。

可以說,既是日本國較重要城市,也是諸國的交流最佳地區。

而對於大夏國來說,要進攻日本國本土,福岡是首選之城!

而青山中俊,也猜中了這一點!

而且,他從德川家光手中爭取到了十五萬大軍!

確實如此,青山中俊在二條城的一番慷慨陳詞最終贏得了與三本二百五的爭辯,並且成功的打動了德川家光,以至於讓德川家光決心拚死一戰!

青山中俊率大軍來到福岡城,讓全城震動!

城主丸田中二帶領一萬守軍,還有數十萬城中居民將整個福岡打扮一新,迎接青山大人進駐,保衛福岡。

要說日本國,雖說可恨,但確實比朝鮮國要難對付十倍。

整個日本國文化上雖然來自中原華夏,但還是有些區別。

倭奴人性格行為偏向封閉、內向型,而中原華夏人的言行則更側重外向、開放型。

在日常交往中,倭國人多采用含蓄的方式委婉地表達本意,有較多正麵承諾、推薦和保證,不常使用“不”和“你”。而華夏人說話或回答否定問題時則相對直截了當。倭國人經常保持一段沉默,常用“以心傳心”的語言方式保持著某種默契。在社交活動中,倭國人愛用自謙語言,如“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談話時也常使用謙語。除非特殊情況,中國人則一般很少沉默不語。

如此,倭國人很容易形成一根筋的性格,一旦認定的事很難改變,隻知道死命往上衝撞,絕不回頭。

所以要擊敗日本國或許容易,但使其屈服,或許真沒有征服朝鮮那麼簡單。

看著密密麻麻盛裝迎接自己的福岡人,青山中俊頓時非常得意。

當然,他的得意也是有原因的!

自從德川家光的爺爺德川家康謀得全日本,小小的日本島已經有多年未曾戰亂。

而此次大夏國的征伐,是日本國麵臨當年朝鮮麵臨的境況,那就是生死存亡的護國戰。

而當時,朝鮮背後有他的再生父母——大明。

而現在日本國,隻有他青山中俊!

而且,他此時手握自己的十五萬大軍,再加上福岡的一萬守軍,共有十六萬大軍,即便說是全日本國最有實權人物,也絲毫不為誇張!

“屬下恭迎若年寄大人!青山大人大駕我福岡,福岡有救了!”丸田中二滿臉誠摯,看來他也不算糊塗,知道大夏國在攻占對馬島後,第一個要進攻的就是他的福岡城。

青山中二並無下馬,點點頭低沉著說道:“你有多少守軍?”

“一萬餘人。”

“騎兵多少?”

丸田中二一怔,青山君果然是一位能打仗的將軍,恭恭敬敬回答:“騎兵四千,長弓兵一千,剩下的就是步兵,裝備的是鳥銃。”

青山中二滿意的點點頭,自己沒想到福岡守軍人數雖然不算很多,但裝備卻精良,且不說騎兵和裝備鳥銃的步兵。

就說一千長弓兵,就可以看出丸田中二是一個懂軍事之人。

日本長弓,也稱之為“和弓”,長度達到2.2米,威力非常大,比之英國長弓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民族英雄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的記載,倭寇入侵我國沿海地區時,也使用到比他們身高還要高的和弓,且基本上每人配備一把。

由於與倭寇的對抗中損失慘重,戚繼光除了研究他們將要入侵的路線和地區之外,還對和弓和日本重刀進行深入研究,最後在《紀效新書》中評價曰:“矢皆重,弓皆勁,發皆遠…...且發必中人,中者必斃。”

就是說,和弓威力非常強大,每發必中,中者必死,給明朝百姓帶來嚴重的損失。

而當年蒙古進攻日本時,長弓也立了大功!

據記載,蒙古大軍剛踏入日本領土之時,便也遭受到和弓的痛擊。和弓的箭采用的是重簇,經過對簇進行打磨,在射程能夠達到破甲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