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1 / 2)

達成一致意見後,袁崇煥和溫體仁早已返回明國。

是夜,所有人都已經散去,李宇特意招來文秀才。

“微臣見過陛下!”進門後文秀才先行禮儀。

李宇點點頭,微笑道:“談談你的看法?我大夏與大明結盟有何利弊?”

文秀才思忖後答道:“與大明合作的有利部分,白天已經說的很清楚,微臣隻是覺得我我華夏民族不可同時並存兩個國?”

“軍師說的對,繼續說下去!”

文秀才緊蹙眉頭,一字一句說道:“所以合作隻是短暫的,最終還得刀兵相見!我們與大明的戰鬥無可避免!”

“軍師說得對,不過......”李宇冷笑道:“大明朱家如此盤剝百姓,恐怕不用我們動手,自有人收拾他們,而且很快!”

“這......”文秀才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陛下,這以後的......要發生,你也......知道?”

李宇一愣,媽呀,不小心將未來要發生的事情給透露了!

這不是透露天機麼?

但是,文秀才還是一臉懵逼的看著自己,在等待自己的回答。

李宇沒辦法,訕笑道:“我當初為南洋王時,陝西巡按馬懋的《備陳大饑疏》,較詳細敘述了大明王朝的慘景。”

接著李宇向文秀才講述起來,延安府大旱,幾乎一年未下雨……百姓紛紛上山采食蓬草,蓬草粒如穀子殼,味道又苦又澀。

等到了十月份,大小山間的蓬草全部吃完,老百姓餓的不行,開始剝樹皮吃。再到年底,樹皮吃盡。㊣ωWW.メ伍2⓪メS.С○м҈

草也沒有吃,樹皮也吃盡,老百姓沒有辦法,又進山挖一種稱為“青葉”的土塊充饑,這種土塊腥味大難以下口,但隻要吃一點便有飽腹感。

可惜即便再飽腹,這也是土,不是糧。

土又這麼能吃呢?不過數日之後,就會有人因腹脹而死……

而且饑荒年間,一些小孩或獨行者一出城門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當發現城門外有人在吃人後,才知道之前那些失蹤者都去了哪裏,以至於到了後來,人吃人都已成為普遍現象。

而且饑荒迅速擴展,剛開始是農村,最後哪怕是延安府,早上想聽一聲雞叫,也像“華亭鶴唳”那樣難得。

聽到李宇的講述,文秀才目瞪口呆。要說饑荒,他所生所長的南洋沿海也有,但不會慘到如此地步!

這就牽涉到明國地域間的差別,東南的南洋沿海本就是富庶之地,雨水充足,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雖然偶有災荒,也有餓肚子甚至餓死人的事情發生。但絕不會像西北那樣,餓殍遍野,千裏赤地。

文秀才聽到百姓的慘狀,心中不忍,歎息道:“天災如此,人如草芥蟲豸!”

誰知李宇冷哼道:“這難道都是天災的原因嗎?或許人禍多過天災吧。”

文秀才一愣,不知李宇何意?

於是李宇又解釋明國稅收政策,“雖然災荒,但官府不體恤百姓,稅收照樣不減。”

而且,地方上稅收的足不足,收得多不多被定為考核官員升遷的重要指標,而治下人口多寡,田地荒廢與否……無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