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後記(1 / 1)

當我完成了20多萬字全部書稿,正在編寫目錄的時候,突然收到了一個牛皮紙大信封,裏麵是厚厚的幾十封信。是我書中那個“火紅色的女人”托人帶給我的。我沒有著急拆看。不是沒有興趣,而是在期待一種心情。因為憑直覺我已知道,這摞信呈現的會是一顆她未向世人呈現的心。而這顆心,應是我《火紅色的女人》一文最深刻的注釋。需要我用心去品味和體會。而品味體會的結果常常是黯自感傷。

想起幾個月前,撰寫《燕玲女士日記》一文時,我幾次對著厚厚的兩本日記裏那顆淒苦,孤寂的心落淚。這是我第一次去直視一顆除我之外的外企女人赤裸裸的內心。而且還找到這麼多心路的共鳴。但共鳴的結果卻是一種沉重。為什麼人總不能有一顆晴朗的心?

這幾個月,我采訪了一二十個白領麗人。我的采訪是隨機的。但令我震驚和不安的是,竟有這麼多的外企女人擁有“燕玲女士”和“火紅色的女人”多舛的命運。而我本心,多想寫一寫她們的燦爛她們的幸運。

也許燦爛和幸運塑造不出一個優秀的女人。看了“火紅色的女人”的心路曆程,我又一次陷於莫名的感傷。她那一摞沒有發出去的情書裏,是怎樣一個有著矛盾性格,雙重人格,不幸卻又自強不息的女人。如同茫茫曠野中,飽經淒風血雨依然傲然屹立的野草;孤寂,飄零但生命力勃發。這就是我《外企女人》一書中要大書特書的女人。

遺憾的是我言之不盡。

因為身為外企女人,我少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不加班的晚上,我不得不用於參加公司的外語培訓——我剛進入這家美國著名大公司,對於我能力不及之處,我絲毫不敢怠慢。不提高便有被淘汰的危險。這,便是外企。

但我喜歡白領麗人的生活。對我的創作道路來說,我的第一篇作品可以說是和這種生活相伴相隨的。尤其去年九月,我進入一家著名香港大公司,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外企女人,我更是銘心刻骨地感受了個中的酸甜苦辣。因此,在出版了《“洋行”裏的中國雇員》以後已暫時準備不再寫外企了的我,又鬼使神差地拿起了筆,畫出了這幅外企女人的群像。

隻可惜,這幅群像是畫不完的。

因為每一個外企女人就是一個獨特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帶有外企這個特殊領域的行業色彩的。而外企這個行業不僅為我們改革開放的社會帶來了先進的西方管理和技術,還帶來了先進的思想和文化,這對振興我們這個商品經濟大潮下的社會是起到積極作用的。這,也便是外企人令社會矚目的原因。這裏麵,女人更是色彩斑斕。

我喜歡這個斑斕的世界。我細細地體會著這個世界。

但時間關係,這本書有這麼多未能言盡的缺憾。

盡管缺憾原本是人生一景。

所以,我知道,隻要我做一天白領麗人,又不肯放棄寫作,那麼,我總會在製造缺憾。我不得不請親愛的讀者諒解這種缺憾。相信我會在下一部作品裏多補上一分缺憾。

在這裏,我要感謝我筆下的白領麗人們,沒有你們真誠內心的袒露,沒有這本書。

我要感謝把我引上文學道路的胡容老師,沒有她,沒有這本書。

我要感謝朱先生,沒有他切切實實的鼓勵和幫助,我完不成這本書。

我還要感謝王革新先生和張燕女士,他們用業餘時間把我潦草得連自己都看不清的20多萬字的手稿,一個個打成鉛字。沒有他們,我無法想象我能找得出時間再去謄抄一遍20萬字,完成這本書。

感謝所有愛護我關心我的朋友,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你們對我的愛帶給我的靈感,我永遠和你們分享我的成功。

作者

1995年8月20日

(本書人名、公司名純屬虛構,請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