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四少爺(1 / 3)

"四少爺,天冷的時候可千萬別忘了添衣服!"

"四少爺,木棉花已謝,我就在木棉樹下等你,等你回來!"

"四少爺,杜鵑鳥飛走了,他還會回來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是。

夜幕降臨。

一品閣。

咋冷還寒。

連續數天的飄泊大雪。

素裹著死寂的一品閣。

誰?

誰一襲白衣?

誰仰首問天?

誰定格在一品閣庭院的積雪中癡癡?

當,

整個夜被寂寞纏綿的時候,

白衣人緩緩出劍,

劍是名劍,

人呢?

什麼人?

蒼白的手,銀白的刀!在滿院的積雪中熟練的刻畫著一朵朵蘭花,但很快又被積雪覆蓋,摯刀再畫,再覆蓋......

他的手指已被凍僵,身上也落滿了雪花,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他感覺不到冷。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庭院中多了一位老人,他看了很久也等了很久,終於還是忍不住的歎息了一聲恭恭敬敬的說:“天又亮了,上好的碧潭飄雪,公子您細品”

白衣人柔柔的抬起頭來,明銳的眸子和一夜的雪色融合在一起,冷的刺骨。

八月初一

老實和尚在喝茶,光禿禿的腦袋,僧袍不但舊還到處沾滿油漬,這個和尚吃肉,可是江湖中都知道他是老實和尚,稱他老實和尚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修為二是智慧。他付出的代價並不多,所以很年輕的老實和尚出道時間不長,卻名滿江湖。傳言老實和尚從來不舞刀論劍,老實和尚一心歉修我佛,別人修佛是吃齋誦經,老實和尚也吃齋但他不誦經,他修德,他喜歡替別人辦別人辦不了的事,辦多了辦的事大了不出名也就不行了,有時他也會收報酬,當然都是找他辦事的人內心感激或過意不去自願送他的,現在就有出重金,天價要求老實和尚打探江湖新秀四少爺的消息。

近半年來,四少爺,千百度這兩個年輕人名揚四海,基本上是整個江湖的焦點人物。聽說隻要是下雨落雪的夜晚,四少爺一定會穿著蓑衣帶著鬥笠殺他想殺的人,所有見過他容顏和佩劍的都死了,死在四少爺的劍下,所以活著的人沒有人見過他的容顏,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性別,年齡,籍貫,門派,隻知道四少爺喜歡殺人。還有人說他享受殺人。現在唯一的線索就是這個人叫四少爺,那是因為他每殺一個人都會用不同的方式,留下四少爺三個字的唯一線索。

那天,老實和尚一大早就跑到半邊坡紫竹林的茅草社找了個安靜的角落吃茶,茅草社其實就是京城平民區幾間用竹子茅草搭成的草房,掌櫃的是個落第秀才,隨說沒有仕途但讀過書的人畢竟腦袋比較靈活,他的茶館有兩大特色,一是茶,雲南土產的蟲茶,說是蟲茶,其實就是當地人把野藤、茶葉和換香樹等枝葉堆放在一起,引來許多小黑蟲,當這些小黑蟲吃完堆在一起的枝葉後,留下來的是比黑芝麻還小的粒狀蟲屎和部分殘餘莖梗。用篩子篩子去殘渣,取其蟲屎,曬幹了放在碗中倒上開水就是蟲茶,喝起來澀中帶甜,聽說有解暑強身作用,當地人一年四季,都喝這種茶。二是茶館裏請了一位老頭--大老李。大老李不添茶送水,他說書講段子,而且是當下江湖發生的重事要事新鮮事,久而久之成了貧民區的一大風景線。買菜的,種地的,老人小孩都喜歡聽他講,特別是有關四少爺的故事。

老實和尚是常客,每次來都是從日出喝到日落方才離去。

這天黃昏的時候,半邊坡紫竹林突然出現了一位胖胖的一身錦衣綢緞的中年人,盡管很胖,走路的姿勢卻很從容,一看就知道是個高手,中年人徑直走到老實和尚身前,傲慢的目光盯著老實和尚道:你就是老實和尚。

和尚站起來對著中年人虔誠的回答道:我是和尚,法號老實,我是老實和尚。

中年人毫不客氣的從旁邊拿過一把竹椅大馬金刀的坐了下來,然後從身後解下一個包袱,放在老實和尚麵前道:“這是五百兩黃金”

"施主有事”

錦衣綢緞的中年人輕蔑的道“沒事,誰找和尚”

老實和尚默默的摸了下圓圓的腦殼,然後再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施主出手如此大方,想必不會是找和尚我誦佛念經超度眾生吧?”

錦衣人冷冷的道:“這隻是我家主人給你的訂金”

“你家主人是誰?”

“你沒必要知道我家主人是誰?隻要把他老人家安排的事辦好,再加你黃金一千兩,"

一千五百兩?

一千五百兩黃金?

一千五百兩黃金辦的是什麼事?

什麼事值一千五百兩黃金?

“一品閣,四少爺”

“四少爺,一品閣”

“去一品閣見四少爺”

“去一品閣見四少爺”

“......”

"就這些?”

"就這些”

“沒了”

“沒了”

。。。。。。

洛陽古道

一人一影

在茫茫無際的風雪中一行足印,自京城孤獨地走到這裏來,又孤獨地走向前方。

有時候明明是極致的寂寞,他卻感覺是一種極致的享受.享受寂寞。

老實和尚就是這樣一個人,他認為隻有這樣的環境意境,才可以更好更佳的適合修身修心修德養性甚至養顏.他已經走了七天,日暮的時候趕到洛陽,關於四少爺的最新消息就是洛陽城--一品閣,茅草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