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從範蠡那裏學到了自我節製的重要性,並更加嚴格地去實施。他一生清淡節儉,常給人一種家世清貧的感覺。他為官所得的一切薪俸,都全數用於公事,不曾建造一棟房屋、添置一塊土地。吃的是蔬菜,穿的是薄衣,甘於恬淡寡欲,連每次吃飯都不超過四小碗;而男女婚嫁,花費不超過200兩紋銀,而且作為家規家訓代代相傳。
他平日嚴於遵循而又持之以恒的,一是“不說假話”,二是“不遲起床”。無論是在軍營還是在朝廷管理,他都從早到晚不曾有稍微懈怠,即使是風雨交加的天氣、抱病優懷的時候,也常常是一聽到雞鳴就起床,直到夜半才休息,幾十年如一日,他這樣的行為是以古代唐太宗那種自甘節儉的作風為榜樣,以激勵自己做一個兩袖清風的好官。
唐太宗時,太宗患有嚴重的關節病,一到秋天,就有臣子上奏請求為太宗建築高殿,以防止關節病發作影響太宗健康,奏折中說:“自古以來有所謂‘夏之月可以居台謝’,秋季的綿雨又將來臨,宮中濕氣太重,恐怕對陛下身體不太好。希望陛下馬上建築高殿。”
唐太宗卻婉言拒絕:“誠如朕患有神經痛,這種疾痛若長年處於濕氣重的地方當然不好。但是造一座宮殿需要一筆數目龐大的費用,從前漢文帝打算營造宮殿時,發現需要的費用相當於百戶普通人家的資產,便打消了這個念頭。雖然和漢文帝相比,我的德行遠遠不及,但所需的費用卻要多得多,這不正是身為百姓父母的天子失職的地方嗎?”
曾國藩認為自我節製的形式並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藉著堅強的意誌力,來貫徹自我節製的內聖決心。這個原則不僅是在公的方麵,即使在個人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俗話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胸。”隻有“豁達大度,從諫如流”,才能修煉出自己的內聖之法。
沉默是金謹言慎行
人際交往,商業接洽,該開口時開口,該閉口時閉口,這是聰明的做法。沉默,一是學會忍耐和有禮貌地等待;二是控製說話的速度,不要讓說話的速度超過思維的速度;三是管好自己的舌頭,正如古羅馬曆史學家加圖所說:“請把管束舌頭當做第一美德。”
保持沉默
一天,佛陀的大弟子摩訶迦葉正在坐著,他不曾問任何問題。他是幾個月前才來的,佛陀告訴他要保持一年的沉默,不要問任何事情。佛陀的其他幾個門徒也在那裏坐著。佛陀突然問道:“摩訶迦葉,你提問了?”
摩訶迦葉說:“我一句話也沒有說。”
其他幾個門徒也說:“不錯,他什麼也沒有說。”
佛陀說:“看內在,你已經提問了,你已經違背了諾言。”
摩訶迦葉看著佛陀,想了一會兒,向佛陀鞠了躬並說:“對不起!”——他已經提問了。
佛陀讓摩訶迦葉保持一年的沉默,但是摩訶迦葉並沒有做到,他回答佛陀的話實際上是在內心上的發問:怎麼回事,我明明一句話沒說,怎麼佛陀說我提問了呢?看來,保持沉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還有一個禪師說禪的故事,也是講沉默的。
一位禪師坐在海邊,國王經過此處,停住了馬車,下來問禪師說:“我沒有很多時間,但是想知道你主要的教導是什麼。”
禪師保持沉默。
國王說:“你大概已經非常老了,或許你的耳朵已經聾了。”
禪師微笑不語。
國王大聲往他的耳朵裏麵喊:“我想知道你教導的精髓!”
禪師仍沒有說話,隻是用手指在沙灘上寫了一個“禪”字。
國王說:“這對我並沒有太多的意義,我已經聽過這個字很多次了,請您再詳細說明一些吧。”
禪師回答:“我已經為了你的緣故而降低了,否則正確的答案是第一個——當我保持沉默的時候。但是或許你不知道那個存在於寧靜之中的交流,出自慈悲,我寫下了‘禪’這個字。現在你又要我更詳細說明,我試試看。”他再度用更大的字寫“禪”。
國王有點兒生氣,說:“這算是什麼詳細說明?它是同一個字!”
禪師說:“你必須原諒我,因為我已經不能夠再降低了。隻是為了你的緣故,我不想讓世世代代的人都取笑我,沒有人曾經對‘禪’說過任何東西,也沒有人能夠對‘禪’說任何東西。”
這個故事說明,沉默有時候就是問題的答案。人際交往,商業接洽,有時候需要語言,有時候又不需要語言,有時候多言多語甚至要壞事。該閉口時閉口,該開口時開口,這是聰明的做法。
美國紐約一家銀行剛開張時,為了迅速打開知名度,他們別出心裁地買下了紐約各廣播電台相同黃金時間的十秒鍾。播音員在廣告一開頭就說:聽眾朋友,從現在開始,播放由本市國際銀行向你提供的“沉默時間”。然後,整個節目突然中斷十秒鍾。這時,全紐約的所有電台都出現了沉默,聽眾被這莫名其妙的十秒鍾激起了興趣,大家都覺得新奇而議論紛紛。於是,幾天的“沉默”時間成了全紐約市民茶餘飯後最不“沉默”的話題,該銀行的知名度也因此而大大提高。
在生活中,若想讓人去了解並接受某一事物或某一個人,“遍地開花,到處發芽”般的大造聲勢固然有效;反之,以靜製動,以柔克剛,亦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辦法。紐約國際銀行廣告的巧妙在於它抓住了聽眾的獵奇心理,進而變聽眾的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以新奇的沉默換來了所有人的不沉默。此招真乃“此處無聲勝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