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搞好關係和氣生財(2 / 3)

不久,泰瑞又參加了一部影片的首映式。他在與一位女士閑聊時得知,埃迪正在尋找一個公關代理人。泰瑞感覺到機會正向他走來,他希望有世界最具票房價值的埃迪成為自己的第一位客戶。泰瑞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盡可能多的背景信息綜合起來,主要是那些能夠擔保他的工作標準和傳播能力的人士。

在給埃迪的信中,泰瑞寫道:“我們交往了幾年,但你可能還沒機會了解到我的工作是做什麼的或者是如何工作的。”他簡單地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工作,然後列出了自己在《箴言》雜誌社所遇到的工商界、政界和娛樂圈的朋友,也就是那些他認為會推薦他的人。泰瑞非常清楚地表示,希望自己能成為埃迪的公關代理人。一旦把自己“包裝”好了,泰瑞知道,他還必須讓埃迪意識到他是最佳的人選。

一個月過去了,埃迪並沒有回信。於是泰瑞決定給他家打電話。是雷·墨菲接的電話,一如既往,他非常熱情地跟泰瑞打招呼:“嗨,泰瑞,是你!”閑聊了一會兒,然後雷說:“埃迪就在旁邊,他想和你談談。”

埃迪的聲音傳來,令泰瑞高興萬分:“泰瑞,我收到了你的信,我非常高興由你代理我的公關宣傳。”真是令人難以想象,就這樣簡單,泰瑞成功了,這簡直有點讓他不可思議。泰瑞感覺到一定會有自己的公司了。現在終於有機會代理埃迪·墨菲,他成為泰瑞的第一位客戶。

《塔木德》上記載一個寓言,大意為:有個傻子騎在驢背上數他的驢群,結果總是少了一頭,即是他自己騎的那一頭。寓言告訴人們:做生意時,眼睛往外瞅的同時,千萬別忘了你的朋友。然而,忘了自己的朋友卻是我們最常犯的錯誤。

在猶太商人看來,請自己的朋友不斷地介紹他們的朋友是尋找新客戶的一個好辦法。畢竟個人的人際關係和直衝市場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要迅速有效地開拓自己的業務,必須要借助朋友的力量。這種力量的來源就是轉介紹,轉介紹可以無限地向下發展,新結識的朋友再為你介紹,“關係”就可延綿不絕,從而使客戶源源不斷,財路日趨擴展。

當然,與別人建立友誼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它需要你用真心之舟,橫穿茫茫人海,尋找最佳準客戶。一個人的交際範圍廣闊,成功機會便會相應增加。如果你希望早日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就必須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網。

實際上,所謂的“走運”多半是由良好的人際關係網展開的。能認同你的做法、想法與你的才華的人,一定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為你帶來好運。3在和氣的氛圍中賺錢猶太文化強調人與人之間要有健康而友善的關係。例如:不要向別人要求自己也不願做的事;注重和氣是人人得益的道理;不可惡化與四鄰的關係,否則必會受到排斥;不要播種仇恨。猶太人把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當成是事業成功和發財致富的一種能力。《塔木德》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事例:

有一次,拉比要召集6個人開會商量一件事,邀請他們第二天來。可是,到了第二天卻來了7個人,其中肯定有一個人是不邀自來的。但是拉比又不知道這第7個人究竟是哪一位。於是,拉比隻好對大家說:“如果有不請而來的人,請趕快回去吧!”

結果,7個人中最有名望、大家都知道一定會受到邀請的那人卻站了起來,然後快步走了出去。大家都很明白,這位有名望的人替他人背了黑鍋。但這個有名望的人也明白,未受邀請的人既已到這裏了,要他承認不夠資格而退回去是件令人難堪之事。因此,他挺身而出,寧願自己名義上受點影響,也要保護那個不請自來的人的自尊心,讓他混跡其中。

《塔木德》編選這個故事除了宣揚“不要向別人要求自己也不願做的事”的精神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這個有名望的人的舉動表麵上看來令他“背黑鍋”,而實際上使他的聲望更高了。《塔木德》意在講明幫助別人、注重和氣是人人得益的道理。

猶太人在其民族文化的影響下,再加上其長久的流離失所的狀況,普遍形成一種“謙和”的耐性。猶太商人善於利用這一耐性,在經商的一切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和氣”的作用。這種和氣的儀表,在人際交往之間確有粘合劑的作用,它很容易把對方吸引住。

猶太商人在四鄰不太友好的眼光注視下演進到今日,他們特別知道不可惡化與四鄰的關係。曆史上,猶太社群的精神領袖拉比就曾一再告誡同胞:不要播種仇恨。從這樣一種生存大策略上,猶太人總結出了和善處世的秘訣。

《塔木德》上說:“溫和與友善總是比憤怒和暴力更有力。”和善的關係對商人來說就是商機和財富,一個商人要與四周的關係處理好才能為他帶來不斷的財富。因而,猶太商人崇尚和氣生財,先做朋友後做生意。他們以自己真誠和友善的態度讓人們樂於接受。

1915年,小約翰·洛克菲勒成為科羅拉多州最受輕視的人。工人為了爭取自身利益,要求科羅拉多州煤鐵公司提高工資,憤怒而粗暴的工人搗毀廠房,砸壞機器。政府最後出動軍隊鎮壓,發生多起流血事件,罷工者被槍殺,屍體遍布街頭,場景極其殘忍和野蠻。這次罷工持續了兩年之久,成為美國工業史上最血腥的一次罷工。

在那種充滿仇恨的氣氛下,作為公司的所有者小約翰·洛克菲勒盡力平息工人的憤怒,希望他們接受他的意見。他先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深入到工人家中,盡管遭到一些工人的拒絕,他仍頂著巨大壓力走訪每一個受害家屬,與他們成為朋友,然後他對工人代表發表了精彩演講。

“今天是我一生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小約翰·洛克菲勒開始說,“這是我第一次有幸會見這家偉大公司的勞方代表、職員和監工,大家會聚一堂,商討公司的未來發展。我可以告訴各位,我很榮幸到這裏與大家會麵,在我有生之年我不會忘記這場聚會。

“這場聚會如果在兩個星期前舉行,我對今天到會的大多數人將一定很陌生,我隻認得幾張熟悉的麵孔。上周我有機會去南區煤礦所有的工棚視察了一遍,與各位代表進行過個別談話,除了不在場的代表,統統見過麵了。我拜訪過你們的家庭,見過各位的妻子和兒女,今天我們以朋友的身份相互見麵,我們不再是陌生人了,我們之間已經有了友善互愛的精神,我很高興有機會與各位代表討論我們共同的利益問題。

“既然聚會應由廠方職員和勞工代表共同參加,我能來此參加聚會,多謝大家的支持。因為我既非勞工代表,也不是廠方職員,但是我覺得我與你們的關係十分親密,因為就某一方麵來說,我代表了股東和董事們。”

麵對幾天前想把他吊死在酸蘋果樹上的工人們,小約翰·洛克菲勒言詞懇切,他的話比傳教牧師還要謙遜和藹,他用了一些能拉近彼此關係的句子,如“我很榮幸到這裏與大家會麵”、“我拜訪過你們的家庭”、“見過各位的妻子和兒女”、“今天我們以朋友的身份相互見麵”。這場演講太精彩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僅平息了要吊死他的仇恨風暴,而且還贏得不少崇拜者。

小約翰·洛克菲勒向工人提供了充足的事實,說明公司麵臨的處境,友善地勸說工人們回去工作,工人們接受了他的意見,暫時不再談提高工資的事,一場憤怒就這樣平息了。

小約翰·洛克菲勒沒有和工人爭論,沒有用政治的幹預嚇唬工人,也沒有用嚴密的邏輯論證他們錯了,假如那樣的話,隻能導致更多的仇恨和反抗。小約翰·洛克菲勒巧妙地運用“以柔克剛”的原理,以友善和藹的態度化解了工人的憤怒,最後化敵為友。可見,友善的態度在交往中非常有效。

把人際關係搞得融洽和睦,在和和氣氣的氛圍中賺錢,“和”為原則,“善”為宗旨,避免引起矛盾衝突,先做朋友後做生意,從而為自己招來無窮的財富。這就是猶太商人的另一種“人脈”經營之道。

4一筆生意兩頭贏利

猶太商人並不諱言經商的目的就是賺錢,但反對貪心不足。這是因為有得必有失,隻考慮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的利益和承受能力,隻能招來同伴的厭惡,對手的憤懣。最終,難以賺到大錢。所以,要有錢大家一塊賺。

《塔木德》上說:“如果我們不為自己努力,我們靠誰?如果我們隻為自己努力,我們成了什麼?如果我們現在還不明白,我們要等到何時?”又說:“一筆生意,兩頭贏利,買賣雙方都有得賺。”現代社會商業經營提倡競爭,鼓勵競爭,但競爭的目的是為了相互推動,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一齊發展。否則導致兩軍相爭,你死我活,則會兩敗俱傷。因此猶太商人在商務往來時,往往能夠通過巧妙調整而取得雙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