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猶太人有個“不能在安息日工作”的規矩,要求人們必須在家休息,並勤做功課。但偏偏有人破壞規矩,在安息日卻照常營業。一次布道時,拉比指責這些店主褻瀆了安息日。當做完禮拜後,最愛破壞規矩的一個老板卻送給拉比一大筆錢。
待到第二個禮拜時,拉比對安息日營業的老板的指責就不是那麼嚴厲了,因為他指望著那個老板給的錢會更多一些。然而他一分錢都沒得到,拉比感到十分奇怪,便詢問其中的原因。那位老板說:“事情十分簡單。在你嚴厲譴責我的時候,我的競爭對手都害怕了,所以,安息日隻有我一個人開店,生意興隆。而你這次說話很客氣,恐怕這樣一來大家都會在安息日營業了。”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能夠發現,猶太人經商賺錢,敢於打破傳統習慣和觀念束縛限製,他們認為做生意隻有利益沒有禁區。
《塔木德》上說:“萬物可商,任何東西到了商人手裏都會變成商品;生意無禁區,哪裏有利可圖就要到哪裏去。”“萬物可商”的理念不僅指交易內容上無禁區,還指交易對象和交易地址上也無禁區。
孟德斯鳩說:“有錢的地方就有猶太人。”猶太人最早聚居在迦南時就借地利之優勢或倒買倒賣、或長途販運。到所羅門王時期,猶太人就有自己的貿易船隊和國家艦隊,他們遠征印度,從那裏運回黃金和象牙、檀香木和寶石、猴子和孔雀。大流散之後,猶太人被迫完全地進入了國際貿易的世界市場。在各國統治者的驅趕追逐中猶太人匆匆奔波,他們學會了機智靈敏地對付各種突發的生活和生意變故,他們熟悉了世界各地的市場行情,他們結交了天南海北的貿易夥伴。
猶太人長期沒有國家,這使他們生來就是世界公民;猶太商人沒有固定的市場,這使他們生來就是世界商人。列支敦士登是處於奧地利和瑞士交界處的一個極小的國家,人口不到20000人,麵積157平方公裏。這個小國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稅金特別低。這一特征對外國商人有極大的吸引力,於是,引起各國商人們的注意。
為了賺錢,該國出售國籍,定價700萬元。獲取該國國籍後,無論有多少收入,隻要每年繳納9萬元稅款就行了。因此,列支敦士登國便成為世界各國有錢人向往的理想國家,他們極想購買該國的國籍。然而,原來隻有19萬人的小國容納不下太多的人,所以想買到該國國籍也並非易事。
但是,這難不倒機靈的猶太商人。羅恩斯坦就是購買到列支敦士登國籍的猶太商人之一。他把總公司設在列支敦士登國,辦公室卻設在紐約。在美國賺錢,卻不用交納美國的各種名目繁雜的稅款。隻要一年向列支敦士登國交納9萬元就足夠了。他是個合法的逃稅者,減少稅金獲取了更大利潤。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著名的斯瓦羅斯基公司因為在大戰期間奉德國納粹黨的命令製造軍用的望遠鏡等軍需品,所以將被法軍接收。當時猶太人羅恩斯坦具有美國國籍,悉知上情後立即與達尼爾·斯瓦羅斯基進行交涉:“我可以和法軍交涉,不接收你的公司。不過條件是:交涉成功後請將貴公司的代銷權讓給我,收取賣項的10%好處,直到我死為止。閣下意思如何?”
斯瓦羅斯基對於猶太人如此精明的條件十分反感,他大發雷霆。但經冷靜考慮後,為了自身的利益隻好委曲求全,以保住公司的大利益而全部接受了他的條件。對法國軍方,羅恩斯坦充分利用美國是個強國的威力震住了法軍。在斯瓦羅斯基接受他的條件後,他馬上前往法軍司令部鄭重提出申請:“我是美國人羅恩斯坦,從今天起斯瓦羅斯基的公司已變成我的財產,請法軍不要予以接收。”
法軍啞然了,因為羅恩斯坦已經是斯瓦羅斯基的公司主人,即此公司的財產屬於美國人。法軍無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羅恩斯坦的申請,放棄了接收的念頭。接收美國人的公司是毫無正當理由的,況且美國對於法國來說是惹不得的。
以後,羅恩斯坦未花一分錢便設立了斯瓦羅斯基公司的“代銷公司”,輕鬆自在地賺取銷售額的10%的利潤。羅恩斯坦的致富正是國籍幫了他的大忙,以美國國籍為發家的本錢,再靠列支敦士登國的國籍逃避大量稅收,賺取大錢!
信守耶和華上帝及其律法的猶太人,本著“萬物可商,生意無禁區”的原則,敢於做任何可以賺錢的生意,隻要有利可圖且不違反法律,隻管做就是。當年東西方兩大陣營冷戰得熱火朝天,美國猶太人與前蘇聯猶太人相互之間照樣做生意,充其量再請上一個瑞士(中立國)的同胞。難道各國政府還打算幹預家庭內部的交易活動嗎?這就是“萬物可商,生意無禁區”的高明之處!6有知識的人更能賺到大錢《塔木德》上說:“凡不教子女學習職業的人,便是教子女從事盜竊。”又說:“每個希伯來男孩,無論其家境如何,地位高低,都要學習某些經商的技巧。”猶太人對學習對知識重要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資本”、“資產”的高度。
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有知識的人更能賺到大錢。大多數的猶太商人很像學者,他們學識淵博,風度儒雅,身上普遍透著一股書卷氣。可想而知,一個文質彬彬和一個粗俗不堪的人,分別去應酬同一宗生意,成功幾率性大的必然是前者。這就是猶太商人的高明之處。
猶太人的整體文化素質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是較高的。猶太人非常重視知識,認為沒有人是貧窮的除非他沒有知識,擁有知識的人擁有一切。對於猶太人,拉比可能會問:“一個人要是沒有知識,那他還能有什麼呢?一個人一旦擁有知識,那他還能缺什麼呢?”《塔木德》上也這樣說:“為獲得學識,你們固然要花費許多銀錢;但有了學識以後,必獲得更多的金錢。”
全球著名的維亞康姆公司董事長薩姆納·雷史東,1923年出生在波士頓,父親羅斯坦是波士頓猶太西角的油毛氈售貨員。美國實施禁酒法之後,羅斯坦成為烈酒批發商和夜總會老板,後來他買下了一間餐廳。1936年,羅斯坦又買下了一家最早的汽車電影院。
羅斯坦深知,越有知識越能賺大錢。在賺到足夠的錢之後,他把兒子雷史東送到哈佛大學主修語言學。雷史東參加二次世界大戰後,回到哈佛大學並獲得法律學位。執業6年之後,他加入了父親的公司。在20年內,他將法律知識用在並購方麵,把全國娛樂業公司的電影院由12家,擴張為855家。他靠著並購20世紀福克斯公司、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和米高梅聯合家庭娛樂公司,賺了數百萬計的財富。
1987年,雷史東融資買下維亞康姆公司,又賺了10億美元,這家媒體公司依靠他的經營最終擴張成大企業。1998年,維亞康姆公司擁有百視達娛樂、西蒙·舒思特出版公司、派拉蒙影城、紐約遊騎兵隊、音樂電視頻道、尼可羅登兒童頻道以及美國頻道、科學幻想小說頻道。1999年9月,雷史東用維亞康姆公司作為跳板,發動規模更大的杠杆並購,以360億美元的代價買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當年,《福布斯雜誌》估計他有94億美元的資產。
《塔木德》上說:“學識及能力,都像是價值最昂貴的懷表。”拉比經常教育人們說:“不要說等我空閑時我就讀書,也許你將永遠沒有空閑。”“商人要學識淵博。”這是猶太人提出的口號,同時也是他們的經商法則。
猶太人最看不起粗俗的商人,認為沒有知識的商人不算是真正的商人,既然你不是真正的商人,我就沒必要和你做生意。猶太商人絕大部分學識淵博、頭腦靈敏,正因為如此,他們才在生意中永立不敗之地。
知識和金錢成正比,見多識廣,眼界開闊,判斷力強,可以很有效地拉近自己與成功的距離,在生意場上少走彎路。學識淵博的猶太商人除了了解自己的商品以外,還了解自己商品所針對的顧客的心理,盡力滿足他們的需要,選取合理的場所,必要時還要客氣而又不失風度地與顧客周旋,取得顧客的信任和重視。顧客對商品開始注意,這樣生意就成功了一半。
一個做鑽石生意的猶太商人曾問他的合作夥伴:“你知道大西洋底部有哪些魚類嗎?”聽者乍一聽問這個問題,可能都會感到莫名其妙。因為做鑽石生意和大西洋底部的魚類毫無關係,怎麼問這樣一個驢唇不對馬嘴的問題呢?但猶太人自有自己的想法:一個鑽石商人需要的是一個精明的頭腦,對方連大西洋有哪些魚類都了如指掌,可見對鑽石的業務知識也同樣相當熟悉,那麼對巨細俱全的鑽石種類的分析肯定也是全麵、周到的,和這樣的商人合作肯定能賺錢。
猶太商人是怎樣做到學識淵博的?《塔木德》上說,有位智者被人問道:為何你能成為智者?智者聞言答道:“因為直到目前為止,我在燈油方麵所花的錢,此起食用油方麵還要多得多。”花很多錢買燈油說明此人愛學習,夜裏經常讀書。猶太人在學校受到正規教育後,又很注重自教自學。
事業有成的猶太人都有一套高效的讀書方法,許多成功的猶太商人正是從閱讀中尋求商業靈感的。圖書、報紙、雜誌等都是閱讀的載體,大凡成功的商人都有敏銳的思維能力,通過閱讀發現和迅速判斷各類信息中潛在的商機並付諸實施,即可產生巨大的威力。
時下我們有些老板忙於工作和各種應酬,很少時間用於閱讀。真正想有所作為的商人,應當多用一些時間讀書看報翻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