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1812—1885),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領袖。左宗棠少時屢試不第,轉而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後竟因此成為清朝後期著名大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一生見證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複新疆等重要曆史事件。
左宗棠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舉。1851年(鹹豐元年)太平天國起義後,他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為抗拒太平軍出謀劃策。1856年,因接濟曾國藩部軍餉以奪取被太平軍所占武昌之功,他被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左宗棠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他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1861年,太平軍攻克杭州後,他由曾國藩疏薦任浙江巡撫,督辦軍務。1862年(同治元年),中法混合軍組成,稱常捷軍,左宗棠擴充中法混合軍,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升閩浙總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製浙江全境,論功,封一等恪靖伯,隨後奉命率軍入江西、福建追擊太平軍李世賢、汪海洋部,至1866年2月攻滅於廣東嘉應州(今梅縣)。鎮壓太平天國後,倡議減兵並餉,加給練兵。1865年升任閩浙總督。1866年上疏奏請設局監造輪船,獲準試行,即於福州馬尾擇址辦船廠,派員出國購買機器、船槽,並創辦求是堂藝局(又稱船政學堂),培養造船技術人才和海軍人才。旋改任陝甘總督,推薦原江西巡撫沈葆楨任總理船政大臣。一年後,福州船政局(又稱馬尾船政局)正式開工,成為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1867年11月,奉命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率軍入陝西攻剿西撚軍和西北反清回民軍,鎮壓了陝甘回民起義,他為晚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光緒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歲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門黃華館欽差行轅任上去世的。他的死,宣告著時代強音的終結。這是一個奮起抗爭、抵禦外侮的時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著大清王朝最後的頂梁柱倒下了。這個擁有“二等恪靖侯、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一等輕騎都尉、賞穿黃馬褂、兩江總督、南洋通商事務大臣”等七個頭銜的男人,這個風光了半生的男人,隨著他生命的終結,退出了曆史舞台。
左宗棠的死,讓列強鬆了一口氣。
左宗棠的死,讓法國人放鬆了。他們在攻占台灣島,他們的軍艦還在東海耀武揚威。左宗棠與他們擺開了決戰的架勢,發出了“渡海殺賊”的動員令。他們吃過左宗棠的大虧,知道他是雄獅。一頭獅子領著一群羊,個個是獅子;而一群獅子被一頭羊領著,個個就成了羊。左宗棠一死,便群龍無首了。
左宗棠的死,讓英國人的恐懼感消失了。英國領事在上海租界豎有“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左宗棠發現,令侍衛將其立即搗毀並沒收公園,逮捕人犯。左宗棠端坐在八人抬的綠呢大轎中,身穿黃馬褂,頭戴寶石頂戴,三眼花翎,手執鵝扇,麵容飽滿,威嚴無比。隻要他進入租界,租界當局立馬換上中國龍旗,外國兵警執鞭清道。左宗棠死了,就不需要對中國人那麼恭謹有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