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賣就不賠
很多人認為股票不賣就不賠,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其實很多人也認為這是錯誤的認識,但還是有很多人抱有這種想法自欺欺人。
“被套不怕,不賣就不賠!”有這種想法很可怕,因為誰也不知道你的股票要跌到哪裏去!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股票都跌到隻剩下幾元了,不打算拋了,不會再跌了!”10元跌到2元,很可悲很可憐了,是嗎?可是2元跌到1元,跌幅也是50%啊!美國和中國香港地區仙股多的是,誰敢保證你的股票不會成為仙股呢?天堂到地獄,地獄下麵還有十八層,可能是三十六層,說不清!
在大牛市的背景下,近期的股市中流行一首改編的股民之歌“死了也不賣”,因為2007年炒股的股民隻要堅持不賣股票,大多都可以獲取極為豐厚的收益。就在股市中“死了也不賣”流行不久,在印花稅上調的利空消息影響下,股指大幅下挫,不少股民的資金市值在幾天時間內縮水一半。這說明“死了也不賣”是一種偏激的投資方式。“死了也不賣”這首歌揭示出股民的狂熱心態。在上一輪大牛市的頂峰,也曾經出現過各種狂熱的投資口號,當時的市場流行的是:“不怕套、套不怕、怕不套。”結果最終有一批股民在不怕套的心理驅使下,被股市套牢多年,有的股民至今仍然不能解套。股票賣不賣,除了要看股票的基本麵以外,也要看市場整體行情的方向,如果在牛市行情中,那麼就算手中的股票表現不佳,也要堅決持有;可如果大盤的上漲趨勢被破壞了,出現下跌趨勢,那麼就不能堅持“死了也不賣”了,即使是好股票也要賣出。因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能夠在熊市中走強的股票畢竟是極少數。其實這都是行情太好的緣故,以前在牛市頂峰也有過很多采勸死了也不賣”態度的人,結果到了熊市以後,那些人虧損慘重而退出股市,變成了“死了也不賣”股票的人了。其實,這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參考作用:當別人“死了也不賣”的時候,就賣出股票;當別人“死了也不買”的時候,就買進股票,這樣做一定能盈利。逆向思維、拒絕從眾是一種走在市場先的思路。2007年的行情,閉著眼都可以發財。所以,無數股民紛紛將銀行存款搬進股市,有的還借貸、典當房產和私車等,使得自己承擔更多的風險。“死了也不賣”反映出股民,尤其是那些從來沒有經曆過風險的新股民比較輕視風險。這種投資心態是比較危險的,而且也是容易出現嚴重失誤和遭受損失的。因此投資者要對市場的風險有清醒的認識。
通過一個價格購買一隻股票以後,就已經產生了成本,當股票跌破所購買的成本時,已經有了浮動的虧損。如果說不賣就不賠,為什麼會有那種所謂的被“套”的說法。不賣就不賠是因為購買後期待它還會再漲起來,直到盈利!但是,如果股票漲不起來呢?那不就真的虧損了麼?事實上,賣與不賣,都在賠錢。賣出,是知錯改錯,是迷途知返。而不賣,隻是一種心理安慰,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
下降趨勢中,不止損會越賠越多;而果斷止損,起碼不會擴大損失。損失就此打住,接下來再下跌,已與我無關。
但很多人又怕正好割在地板價,就怕今天賣出,明天就漲停。大家回憶,這種心態持續了多長時間了?一再等,等來的是什麼?是不是越套越深?因為是下降趨勢啊!你賣在最低點的概率很小!
再說,就算你賣在地板價上,大盤又重拾升勢,又一波牛市來臨,你也會有很多機會建倉的。大家仔細看2005年6月的最低點998點,從那時開始上漲,大盤緩慢爬升,一直持續了6個月才開始大幅拉升的,6個月啊!怎麼會沒有建倉時間?怎麼會踏空?兩年半的牛市中,又有多少次的回調,那才是最佳買進的機會啊!為什麼那麼貪,非要苛求自己買在最低價呢?貪婪的人最終是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