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主要指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道德風險。上市公司的股東和管理者是一種委托-代理關係。由於管理者和股東追求的目標不同,尤其在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管理者的行為可能會造成對股東利益的損害。
3.股災及其特征
(1)泡沫經濟及危害。
泡沫經濟是指一種或一係列資產在經曆一個連續的漲價過程後,其市場價格遠遠高於實際價值的經濟現象。在泡沫經濟的形成過程中,開始的價格上升會使人們產生還要漲價的預期,於是又吸引了新的買主。這些新的買主一般隻是想通過未來價格的變化牟取利潤,並不關心這些資產本身的狀況和盈利能力。當這種行為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時,社會資產所表現的賬麵價值大大高於其實際價值,於是就形成一種所謂的“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一般通過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得以直觀地反映。以日本為例,1986年年初,日本的日經225股票指數為13000點,到了1989年則上漲到39000點;該年第四季度,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市價總值達到了600萬億日元,為日本當時名義國民生產總值的1.5倍。同期日本房地產價格也急劇上漲,1985年日本土地資產額為176萬億日元,1989年達到521萬億日元,4年間價格上升近2倍。
泡沫經濟形成,對經濟發展的危害是很大的:
①泡沫經濟影響國民經濟的平衡運行,破壞國民經濟的結構和比例。泡沫經濟是由虛假的高盈利預期的投機帶動起來的,它並不是實際經濟增長的結果。它的產生和形成使國民經濟的總量虛假增長、結構扭曲。
②價格總要回歸價值,泡沫經濟也總有破滅的一天。一旦泡沫破滅,在泡沫形成過程中發生的債權債務關係就難以理順,形成信用危機,這將給國民經濟的運行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和危害。以日本為例,泡沫經濟崩潰後的第一大難題就是出現了金融機構大量的不良債權。經過五六年的消化,日本的銀行至今還有30萬億日元的不良債權。這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威脅著金融係統的安全。
③上市公司也受到打擊,股價下跌後,其籌資能力和償債能力會大大削弱。
④助長投機行為,並導致貧富兩極分化。對股票或房地產的狂熱投機行為,打擊了實業投資者的積極性,同時加大了社會的兩極分化。
(2)股災及其特征。
股災是股市災害或災難。是指股市內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受某個偶然因素的影響突然爆發的股價暴跌,從而引起社會經濟巨大動蕩,並造成巨大損失的異常經濟現象。股災不同於一般的股市波動,也有別於一般的股市風險,具有突發性、破壞性、聯動性、不確定性的特點。股災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巨大,它的發生往往是經濟衰退的開始。
從國外證券市場出現的股災來看,過度投機造成股價暴漲,出現泡沫經濟,是導致股災的重要原因。1929年和1987年兩次全球性的股災,都是由於股市中出現了巨大的泡沫,終因泡沫破滅而導致股價暴跌,形成股災。
4.誰都可能被套
隻要進入股市,股民都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風險,關鍵是我們如何去看待風險。在股市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中,各種力量在此搏殺,不管是機構、散戶或是遊資,都有被套的可能。以下是“漲停敢死隊”中計聯通被套10億元的一個案例:
2008年眾多投資者為停牌前的5月23日早盤未能買進聯通而懊惱不已,當時市場對聯通複牌後大漲幾乎達成共識。不過,過後幾日聯通的走勢無疑讓不少投資者“大跌眼鏡”。
僅6月3日這一天內,三個著名的“漲停敢死隊”席位在中國聯通砸入了10億元資金,目前來看,這10億元巨資已經悉數被套,如參考所示。這三個席位分別在杭州湖墅南路東吳證券營業部,6月3日這天總買入74549萬元,賣出3萬元;寧波解放南路光大證券營業部,總買入28679萬元,賣出121萬元;深圳泰然九路國信證券營業部,總買入7307萬元,賣出2478萬元。
相關數據顯示,停牌前3個交易日,機構資金連續淨流入聯通,且日淨流入量呈現逐漸增大趨勢,3個交易日累計淨流入10.92億元,5月23日淨流入量高達6.44億元,當日有5個基金席位買入聯通,最高淨買入金額為2.26億元。同日,代碼為“649”的基金分別通過“18413”和“18423”兩個席位分別淨買入聯通,總計金額高達2.8億元,而當日賣出最多的基金也僅賣出4873萬元聯通。
以上案例說明,在各種力量的多空對決中,都有被套的可能。關鍵是要敢於麵對現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