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持有的股票泡沫成分很大,公司前景看淡,或該股占用了大量資金以致妨礙正常支出,或投資者亟待資金使用,從其他方麵可以盈利挽回損失,或投資者已被搞得神不守舍,就應該當機立斷,忍痛割愛,停止損失,圖謀東山再起。
再一種方法就是利用攤平止損法:隨著行情下跌,有計劃地購入該種股票,降低平均成本,緩解被套的深度,也就是縮短被套的時間。
常用的攤平止損法有平均加碼攤平法和倍數加碼攤平法。兩者的區別是:前者在價格每降低一定比例後與原有股票數逐次等量買進,後者則在價格每下降一定比例後逐次加倍買進。前者比後者耗用的資金少些,後者對降低平均成本力度更大。
運用攤平止損法的必要前提是股票要有進一步投資的價值,有一定數量的可用資金,而且宏觀經濟前景好並不久遠,否則資金越套越多,越來越被動。
7.賣高買低,適可而止
投資股票的目的就是獲利,但對利益的追求要有尺度。貪得無厭是投資者最大的心理障礙,也是股市上最大的陷阱。
當股價上升時,一再提高售出的價格指標,遲遲不肯善罷甘休,以圖更大的利潤,往往使已經到手的利益成為泡影。當股價下跌時,遲遲不肯入市,總希望能夠買到更加便宜的股票,直到價格反彈才如夢初醒,結果坐失良機。
最低價買進、最高價賣出是買賣操作的理想狀態,可遇而不可求,要靠犧牲機會和承擔風險來換取,更何況得失成敗靠一筆交易決定,所以,審時度勢、適可而止是保證長期獲利的最可取的策略。
8.當機立斷,遇事不慌
在買入股票時,當很多人還在為股票的收益、價位等而猶豫徘徊,成熟的投資者早已買定,當別人最終確認購買時,不是早已被搶購一空,就是價位已經較高。
成功在於決斷之中。許多投資者心智鍛煉不夠,在剛上升的行情中不願追價,而眼睜睜地看著股票大漲特漲,到最後才又迷迷糊糊地追漲,結果被“套牢”,叫苦不迭。因此,投資人心中應該有一把“劍”,該買就按照市價買入,該賣就按照市價賣出,免得吃後悔藥。
在賣出股票時,當一般投資者還在考慮價格是否有望繼續上升時,成熟的投資者往往已經成交獲利,待到大家都認定時機已到時,經常是已經時過境遷,不是價位不如當初,就是跌勢降臨。
初涉股市的投資者在止損時表現更顯舉棋不定。他們雖然意識到購進了不當的股票,卻不忍承擔損失迅速賣出,總希望有朝一日會出現奇跡,直到深度套牢時才悔不當初。而成熟的投資者則會當機立斷,果斷止損,把損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股票市場上沒有永遠的贏家。喪失一次盈利機會還有重新補救的機會,不能及時止損卻可能令你元氣大傷。難怪股市上流傳這樣的說法:“入市後的第一課不是收利,而是止損。”
股價升中有降、降中有升都屬必然,就像晴天轉陰、陰天轉晴一樣自然;股市上利多利空消息隨時可見,其中絕大多數是有意營造或自尋煩惱,即使真的出現問題,驚惶失措也於事無補,無須大驚失色。
為了防止瞻前顧後帶來的心理煎熬,投資者可以在每次投資之前冷靜周密地擬訂投資計劃,嚴格按照計劃操作,就可以免受任何感情和心理因素的幹擾,更可能占據有利時機。
9.專家意見僅供參考
初涉股市的投資者,由於知識和經驗的欠缺,通常隻能根據市場的風吹草動從事短期投資,隨時都有“交學費”的可能。因此,請教專家是明智之舉。
專家通過長期工作實踐,對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對股市行情的變化趨勢、價格水平、人氣情況等有係統的認識,對上市公司也有條件作更透徹的了解,所有這些都是初入股市者可望而不可即的,專家的意見往往可以作為寶貴的指導。
但是,任何專家都不可能以自己有限的經驗涵蓋瞬息萬變的股票市場,股市中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所以不要指望靠專家的意見解決自己的一切問題。專家的意見隻可參考,不可依賴,最可信賴的還是自己的學識和獨立的判斷。
另外,上市股票數百種之多,任何專家都難於對它們全部了如指掌。專家較少光顧的股票,很可能是極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僅聽一家之言,就會與它失之交臂,喪失取得較大收益的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