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值在85以上,值在80以上可視為超買,在此區域線向下穿破線應視為賣出時機。如2004年3月22日,上證指數升至1755點,其時值為89.35,值為83.38,隨後線下穿線,大勢沒多久急轉直下,若投資者根據線之變化果斷出貨,則可非常成功地在高位獲利了結,同時回避了市場風險。
再如2005年2月下旬,深指一直在3000點之上振蕩,但線已發出賣出信號。其時該指標一方麵提示應出貨離場;另一方麵我們看到當線發出賣出信號時大勢尚未暴跌,移動平均線也未發出“死叉”的賣出信號,顯示了該指數的敏感超前性,可使我們在大跌勢到來之前從容出貨。
讀者可能已注意到在運用線上穿線選擇買賣點時,筆者強調需有成交量的配合才是買進信號。為什麼呢?因為實踐中常常出現線上穿線時,由於缺乏成交量的配合,往往成為虛假信號的情況。這也是一般的技術分析理論書中沒有談及的,也說明機械地運用技術指標並不能在實戰中取勝。
如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2月,其時線均發出“買進信號”,隨後曾出現小幅反彈,形成線上穿線,但由於缺少成交量的配合,大盤很快又調頭向下,按最低點計算,仍有較大的跌幅,可見價量之配合對根據線選擇買進點的重要性。有時線進入超賣後一直在超賣區運行,此時成交清淡,走勢仍無轉強跡象,通常應考慮準備進場但不急於入貨,因為從大盤和線的關係而言,線雖已超賣,但大盤仍有不可小看的下跌空間。所以,根據線選擇買進點時需有耐心,並將價量關係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研判。但線在超買狀態下發出賣出信號一般不需看成交量,即隻要線在超買區域下穿線,即可考慮賣出。
此外,隨機指數的背馳現象在股市中也時有出現,一般的投資者運用起來難度較大,潛心研究,結合實戰,方能逐步積累心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