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登位後幾件大事還沒有定奪下來,雖然他們三人小組已經有個大概,但畢竟是朝廷大事,而且爭論極為強烈,如果不予理會強行為之,則定會生亂。所以高宗就把它拿到朝堂議論和定奪。一是定都,這是朝廷麵臨的大事情。二是大家議論最多而且最難確定的事情,就是要求懲治傀儡皇帝張邦昌的問題。三是確定兵馬最高指揮權有誰擔任的問題。
定都問題大多數官員都覺得應當移至卞京,可以集聚大家的鬥誌,讓金人知道雖然二帝被他們掠走,但是我們的朝代不會更變,他們是滅不了我大宋的,這個提議雖然有人反對,但畢竟是少數,京都遷至卞梁的建議受到李綱、宗澤等大多數官員的一致讚同,那些反對的人受到了主戰人員的強烈抨擊。高宗三人小組見此情景迫不得已,隻好做出移都卞京的決定。
關於張邦昌的問題許多大臣說道:“隻有嚴懲張邦昌才能打擊投降派和賣國賊,還可以起到警示北邊傀儡劉豫的作用。更能打擊金國的囂張氣焰。大臣說是說,可高宗還是聽取了黃潛善和汪伯彥的意見:“張邦昌是有功人士,他保護了京都的官員和百姓,最重要的是獻出了傳國玉璽。”李綱一聽大怒道:“投降賣國之人,還有功可言嗎?一個人連自己的氣節都不要,甘心為金人之走狗,這樣的人,依我看,應當處以極刑絕不姑息。自古以來忠奸不兩立,要麼留他,要麼留我。高宗見李綱真是要走的架勢,心裏幾分發怵,現在還不能沒有他,隻要他一走眼下來投兵馬變即刻散去,而且還有許多兵馬慕他的抗金名聲而來。但又不能言而無信,自己答應了張邦昌的事情怎麼一下就反悔了呢?豈不是朝成暮毀,那麼自己的威信就會全無。正當他想做個折中的決定時,外麵將士群起激憤,紛紛要求高宗斬殺張邦昌,高宗最怕的就是引起眾怒,他權衡利弊,反複勸說李綱和憤怒官員,大家隻好妥協給皇帝麵子,高宗痛心地做出將張邦昌貶至潭州的決定。
高宗心想自己剛登基位置還不是很穩,怕時間一長會惹出事端。所以,兵馬最高指揮權還沒等商議就幹脆宣布由李綱擔任了。
張邦昌哪裏想到自己規規矩矩的做人,人小心翼翼的做事。怎麼會得到這樣的下場,原本以為自己做了個傀儡皇帝,不但沒有傷及自己,反而升了官。沉浸在自己精心策劃和謀略成功的喜悅之中。現在這樣當頭一棒哪裏受得了。他急忙要小枚去找黃潛善設法解救。張邦昌先前確實迷於小枚的美色想納為小妾,後來知道他對黃潛善用情極深,也就收斂起來了,而是把她當作自己親身女兒一樣的看待。小枚和黃潛善來到了汪伯彥府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