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造成兒童智力差異的根本原因(一)(1 / 1)

人的頭腦都是平等的

提高智力,將頭腦保持在最佳狀態,這是我畢生研究的課題。

若是大人,尚可理解,為什麼連小孩子的頭腦都會有好壞之分呢?我帶著此問題走訪了母校東京大學。在口本,該校在大腦生理學方麵的研究一直處領先地位。

怎樣才算作聰明,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對頭腦感興趣者,並非我一個人,從很早以前就有許多人關心它,研究它。

常聽人說,聰明人的腦子要比普通人的重,而且還傳說什麼俄國文豪屠格捏夫的腦重2000克,反目漱石的重1400克等等。但我也聽說過,善於辛辣諷刺的法國著名作家法郎士的腦子卻隻有1000克。

由於女子的腦重足大約比男子的輕150克,再加某種世俗偏見,於是就有人把腦子的重量同智力的高低聯係起來。據東京大學的調查報告介紹,舊石器時代的尼安德特智人的腦比現代人的還要重些。此外更有說服力的站,鯨魚和大象的腦重量恐怕是人的許多倍吧!

但娃,若將尼安德特智人同現代人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明顯差異,就整個腦重而言,二者並沒有多大區別,但位於前額部位的腦、即額葉的重量,現代人要比前者重得多,也就是說,尼安德特智人的額葉遠沒有現代人那樣及達。

額葉相當於腦的司令部,思考問題、推測事情、決定意誌,同時還掌管著喜、怒、哀、樂等感情。

猴子和海豚是人們公認的聰明動物,但它們的額葉也很不發達,幾乎足等於零,動物生下來時,其頭腦已基本定型,人類則相反,出生時,腦袋仍處於一種未成熟的狀態。因此,瑞士動物學家庖爾特曼說:“沒有一種動物是像人類那樣帶著未成熟的腦袋生下來,人屬於生理性早產”。

一般認為,人的額葉在10歲左右開始趨於成熟。顯而易見,10歲以前,父母及周圍人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對孩子的精神活動和未來的發展是具有極為重大意義的。

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頭腦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大腦皺紋的數量及深度,換句話說,大腦表麵積越大,人就越聰明。

真是那麼回事嗎?這隻是通過人體解剖觀察到的結論。請不要忘記,人死後,頭腦早已停止了活動,不管你取出大腦來怎樣查看,對頭腦活動時的真實狀態都不會有任何了解,頂多隻能分析一下腦結構和腦細胞的狀態。況且,如果大腦的重量或表麵積真的決定頭腦優劣的話,人在生下的—瞬間就自然劃分成了聰明人和笨蛋。果真如此的話,天生聰明的孩子長大成人後自然要聰明,命運不佳,生下來就笨的孩子,不管以後如何努力都改變不了其可悲的處境。

有的人,10歲神童I15歲才子,20歲過後普普通通,隻具有一個平常人的頭腦。與此相反,一個小時候學習成績很差,經常被課後留下來的孩子,後來竟成了著名的數學家。

直截了當地說,通過對大腦作了種種研究之後,我得出的結論是:所有的頭腦都是一樣的,或者說,人都是聰明的。

人們的腦細胞數量都相同。拿計算機電路打比方,電路上的晶體II數目若相同,運算能力就不會有差距。同樣,在罠有相同數量腦細胞〈晶體管〉的人之間,其頭腦功能也不應該有差異。

您肯定會問,既然如此,為什麼學習成績會有好壞之分呢?不是別的,這是因為在入學時就已分化為聰明孩子和遲鈍孩子的緣故。當初,大家都一樣,都具有同樣的腦袋,但從出生日起,由於各自處境不同,腦細胞功能的開發程度也不同,於是在智力上拉開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