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庚寅,皇太後八旬萬壽,舉行恩科鄉試。順天主考:塚宰劉綸、總憲觀保二人。劉綸之子劉躍雲,典山東主考。
三十六年辛卯恩科會試。主司:大學士劉統勳、左都禦史觀保、內閣學士莊存與。中式一百六十一人。會元邵晉涵歸班,旋以纂修四庫書,保舉入詞林。
三十六年辛卯鄉試。順天主考:左都禦史張若魁、閣學金魁。浙江主考劉校之,與貴州主考劉權之兄弟同典試。
三十七年壬辰會試。主司:閣臣劉綸、兵侍奉寬彰民、閣學汪廷三人。中式一百六十一人。鹹寧賈策安、賈策治兄弟同登。
三十九年甲午鄉試。順天主考:吏侍郎曹秀先;閣學嵩貴,字補堂,蒙古正黃旗人。此為蒙臣典京兆之始。解元戴聯奎,江蘇如皋人,仕至禮部尚書。
四十年乙未會試。主司:兵部尚書嵇璜、刑侍郎王傑、副憲阿肅。
四十二年丁酉鄉試。順天主考:少司寇梁國治、少宗伯阿肅。北闈取中吳縣蔣曾煌,與其弟蔣業謙、侄蔣元複、侄孫蔣榮三世同榜。蔣榮之子景曾,甲子科與其叔祖元封同登江南榜,叔瑛北榜,亦三世同科。
四十三年戊戌會試。主司:閣臣於敏中、吏侍郎王傑、閣學嵩貴。此為蒙臣典總裁之始。中式一百五十七人。總裁於、王,皆狀元。同考官秦大成、陳初哲、黃軒、金榜皆狀元,時在京之一甲一名進士,無不入闈者。本科狀元戴衢亨,官至大學士,是一科師生皆狀元宰相,實為盛事。大興邵自昌、邵自悅兄弟同榜。
四十四年己亥恩科鄉試。主司:兵部尚書蔡新、禮部侍郎達椿(香圃)。江南主考謝墉、翁方綱,一榜取中四元:錢、石韞玉狀元,顧鈺、馬有章會元。
四十五年庚子會試。主司:禮尚書德保、兵尚書周煌、禮尚書曹秀先、閣學胡高望。中式一百七十人。秀水汪如洋會狀聯元。
四十五年庚子鄉試。主司:尚書蔡新、刑侍杜玉林、閣學嵩貴。京兆鄉試主考,曆科正副皆止二人,本年典蔡新為正考官,杜玉林、嵩貴副之。
四十六年辛醜會試。總裁:尚書德保、吏侍郎謝墉、兵侍郎沈初、副都禦史吳玉綸。中式一百六十九人。探花汪學金,係戊辰探花汪廷之子。
四十八年癸卯鄉試。順天主司:吏尚書劉墉、閣學尹壯圖、洗馬翁方綱。河南主考秦泉與陝西主考秦湖兄弟。翁洗馬以大興人典順天本省主考,異數也。
四十九年甲辰會試。總裁:閣臣蔡新、尚書德保、兵侍紀昀、工侍胡高望。中式一百十人。狀元茹,榜眼邵瑛,探花邵玉清。
五十一年丙午順天鄉試。主考:兵尚書彭元瑞、閣學阿肅、胡高望。
五十二年丁未會試。主司:內閣王傑、刑侍郎薑晟、閣學瑞保(執桓)。中式一百十人。靈石何元良、何道生兄弟同登。
五十三年戊申預行正科鄉試。順天主考:禮尚書德保、禮侍郎鄒奕孝、工侍郎管幹珍。
五十四年己酉預行正科會試。主司:閣臣王傑、侍郎鐵保、工侍管幹珍。中式一百十人。
五十四年己酉恩科鄉試。主考:尚書孫士毅、閣學圖敏(時泉)、工侍郎鄒奕孝(念喬)。本年恭逢皇太後八旬萬壽開科。山東主考馮應榴、?現骺擠爰啵贗ィ┬值芡涫浴?
五十五年庚戌恩科會試。主司:內閣王傑、吏侍郎朱、工侍郎鄒奕孝。中式一百十人。鼎甲石韞玉、洪亮吉、王宗誠,皆才望之士。
五十七年壬子鄉試。主考:吏尚書劉墉、刑侍郎王昶、閣學瑚圖禮(景南)。江南主考:禮侍郎鐵保、閣學李潢。外省主考正副均典大員,罕有也。石韞玉以前科狀元典試福建正考官。
五十八年癸醜會試。主司:塚宰劉墉、禮侍鐵保、工侍吳省欽。狀元潘世恩,官至大學士。榜眼陳雲。探花陳希曾,以書法名於世。
五十九年甲寅恩科鄉試。順天主考:總憲竇光鼐、兵侍郎玉保(閬峰)、副憲方維甸。順天主考玉保與山東正考官少宗伯鐵保兄弟同典試。
六十年乙卯恩科會試。總裁:左都禦史竇光鼐、禮侍劉(曜)〔躍〕雲、兵侍瑚圖禮。中式一百十人。會元王以钅吾,即狀元王以銜之胞弟。探花潘世璜,即癸醜狀元潘世恩之同祖弟。榜眼莫晉有書名。
六十年乙卯恩科鄉試。順天主考:尚書彭元瑞、侍郎玉保、閣學鄒奕孝。順天同榜三鼎甲:顧皋辛酉狀元,蘇兆登、王引之己未榜眼、探花。
嘉慶元年丙辰恩科會試。主司:禮部尚書紀昀、左都禦史金士鬆、兵部侍郎李潢。中式一百十人。南昌許庭椿、許庭階兄弟同登。
三年戊午鄉試。順天主考:戶部尚書沈初(雲椒)、吏侍郎趙佑(鹿泉)、禮侍郎鐵保(冶亭)。解元大興丁煦。
四年己未會試。吏尚書朱(石君)、左都禦史劉權之(雲房)、戶侍郎阮元(芸台)、閣學文幹(遠皋)。狀元姚文田,榜眼蘇兆登,探花王引之(文遠皋因避成廟諱,改名幹,正紅人)。滿洲廉善、廉能,大興俞恒澤、俞恒潤兄弟同登(廉氏昆季鄉會皆同榜)。
五年庚申恩科鄉試。順天主考:尚書劉權之、侍郎英和(煦齋)、侍郎陳嗣龍。
六年辛酉科會試。主司:尚書達椿(香圃)、彭元瑞、侍郎平恕(山陰人)、蔣曰檢。會元馬有章,老於中書舍人。
六年辛酉鄉試。順天主考:內閣王傑、侍郎初彭齡、詹事那彥成。本科奉旨,宗室子弟準其應試。定例一場四書八比文一篇,八韻詩一首。八月十七日進場,其文不經房官校閱,由主考選取墨卷若幹本,進呈欽定,取中者,先期另榜揭曉。其會試亦另場考試,先期揭曉,歸於滿漢士子一體朝考。殿試進士有翰林、分部、筆帖式三項用,無中書及歸班兩途。舉人截取,以宗人府筆帖式用,無大挑外選之途。場中雖一文一詩,朝進暮出,時晷已迫,且須字畫端楷,不脫不注,往往以一眚而黜者有之,似較滿漢榜尤難。
七年壬戌會試。主司:尚書紀昀、總憲熊枚、閣學玉麟(授之)、戴均元。中式二百四十五人。鼎甲皆江南人。元和吳廷琛會狀聯元。山陽李宗、寶應朱士彥皆官至尚書。
九年甲子鄉試。主考:大學士董誥、侍郎玉麟、太仆莫晉。
十年乙醜會試。主司:內閣朱、尚書戴均元、侍郎恩普(夢符)、英和。中式二百三十二人。大興徐鑒、徐銓,分宜習家駒、習家來兄弟同登。狀元彭浚、探花何淩漢皆湖南人。榜眼徐,長洲人。
十二年丁卯鄉試。順天主考:尚書戴衢亨、侍郎覺羅桂芳、蔣予蒲。
十三年戊辰會試。主司:閣臣董誥、尚書鄒炳泰、閣學秀(字楚翹,他塔拉氏,避成廟諱,改名。滿洲正藍旗人)、侍郎顧德慶。中式二百五十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