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六 狂瀾誰可挽(3 / 3)

而日軍元山支隊埋伏於義州大道,第五師團主力部隊則埋伏於甑山大道,以截擊撤逃的清軍。

自十五日晚間八時至翌日拂曉,清兵絡繹不絕,急奔直衝,欲開遁亡之路。

陰雲密布,大兩傾盆。

葉誌超領著潰兵冒雨西行,恍似驚弓之鳥,官道上田野裏,到處都是潰退的清兵,這會兒根本就沒人管腳下的是不是路了,結著散亂的隊形直衝西而去。

驟然四周如同萬馬奔騰的一陣槍炮聲響起,子彈炮彈密集如雨一般襲來,潰退的清軍頓時亂做一團。淮軍各部一時間傷亡慘重。淮軍就是一支拿著近代兵器的中古軍隊,根本就沒有係統的遇襲訓練,子彈炮彈越是密集,士兵越聚堆。這無形中放大了日軍的戰果。

各山口把守嚴密,勢如地網天羅,衛汝貴組織了數次衝鋒,均無功而返。前頭遇敵,一觸即潰,隻好回頭朝後跑。而後頭的潰兵想著逃命,卻朝前跑。進退往來,頓時擁擠成一團。是夜大雨滂沱,黑夜昏暗,根本就分不清東南西北,更分不清前頭遇見的是友軍還是日軍。大家夥都想著逃命,甫一接觸,根本不問對方是誰,先一陣排槍過去,而後上前就是一通衝殺。當此之時,尋父覓子,呼兄喚弟,鬼哭神號,震動田野。有些先來朝鮮的,稍微會點兒朝鮮話的,都找了朝鮮向導引路,悄悄從伏擊地脫離出去。即便走脫出去,也是驚懼無措,不是慌亂中投水自溺,就是引刃自戕,甚至覓石碣碰頭。樹林裏吊脖子的也有不老少。死屍遍地,血水成渠,慘目傷心,不堪言狀!

天明後,日軍巡閱戰場,僅箕子陵附近。二三百步間,清兵人馬屍體,累累如山,埋沒道路,溪流為紅。其屍體最為密集堆積者,在五十步以內伏屍百二十,斃馬三十頭,互相枕藉。據統計,僅僅在此一夜之間,清軍在逃跑路上被擊斃者達一千五百餘人之多。並有六百八十三人被俘。

此時,平壤城內早已無清軍一兵一卒。平壤本是計劃中清軍進兵漢城的基地,不僅工事構築堅固,而且軍儲甚厚。日軍在平壤所繳獲的戰利品,有各類大小口徑炮三十五門,步騎連發槍五百五十支,後膛單發槍及其他槍六百一十支。炮彈七百九十二發,子彈五十六萬發,行軍帳篷一千零九十二頂,軍用鍋三百五十四口,各種粗細雜糧四千七百石,大車一百五十六輛,乘馬及馱馬二百五十匹,金磚四十三公斤,金錠等五十三公斤,銀錠五百四十公斤,以及火藥、信管、紙幣和其他物資無數。

清軍經此次平壤大挫,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與此同時,就在這個夜裏,何紹明卻是徹夜難眠。平壤潰局,一早就注定了的。其―,長期沒有任命具有威望的統帥,因而赴朝諸軍形成了有將無帥的局麵。其二,對平壤之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根本就沒有調集足夠的力量與日本對峙。其三,消極防禦思想使清軍深受其害。其四,清軍在布防上問題甚多。險要處不置兵嚴守,全軍株守平壤待敵,將戰爭的主動權完全讓與敵人。其五,主將的失敗主義導致清軍的平壤潰退。

有了以上五點,不敗都沒天理了!何紹明一早就狠下心來,就是要坐等著看北洋的笑話。北洋不敗,他何紹明就永無出頭之日。可真到了這個時候,想到從平壤一路到鴨綠江畔,到處都是中國軍人的屍首,何紹明就心如刀絞。這與他來說就是天大的侮辱!堂堂軍人,居然背對著敵人死去,還有什麼死法比如此更窩囊!

翌日,何紹明頂著黑眼圈,聚集一眾將領。一夜未眠,何紹明有些匱乏。恍惚間瞧向南方,仿佛瞧見了大東溝海麵上,鄧世昌連聲喊著‘撞沉吉野’。中彈船沉後,抱著愛犬太陽自沉海底。

恍惚良久,何紹明這才回神,對著一眾肅然的軍官道:“電文雖然還沒來,可是可以預期的是,北洋淮軍已經敗了!如今,就看咱們的了!”